浮世万千,世间的每一座城,都有其独特的城市魅力。有的城以经济繁荣著称,如深圳、上海;有的城以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如西安、北京、洛阳。而贺州,自然也有专属于她的魅力。
我因求学来到贺州,在此之前就有了解到,写下传世名篇《爱莲说》的周敦颐便出生在贺州。“出淤泥而不染”的一代大儒的诞生之地,想来定是人杰地灵的。来到学校后,在校内学习的我一直没有多少机会走出校门去了解这座城。
一次偶然,我因自行车故障需外出修理。出了校门,我推着自行车漫步在贺州市区,这里少有冰冷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城市给人的压迫感,令人倍感亲切。我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见到了一个修车的摊点,算是幸运至极,比预想中少走了一大段路程。修车的老师傅面带笑容接过我的自行车,热情地像老熟人一般与我寒暄了几句后,便开始了修理工作。
看着一旁老师傅装满工具的老三轮车,肯定有些年头了。果然,我从与老师傅的谈话中得知,他修了几十年的车,是老手艺人了。我想,这辆充满年代感的三轮车,也算是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不愧是老师傅,车修得又快又好,价格也公道,童叟无欺。我付钱道谢之后,想着闲来无事,就在市区逛逛。高楼在每个城市都千篇一律,我脑海中浮现出那辆老三轮车,心中产生了一种想要去寻找些什么的冲动。
都说人间烟火藏在市井小巷里。我正有感受贺州民风之意,正巧瞥见一处巷子,就骑车慢慢驶入。身后的汽车轰鸣声、商场的广告声渐渐小了,只剩巷子里商贩热情的吆喝声,还有小餐馆的炒菜声,烟火气一下子浓郁了起来。我融入其中,在小巷居民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贺州市民的淳朴与热情。
随着我继续深入,两排老样式的楼房与斑驳的墙壁浮现眼前,我的车轮如时钟的指针逆转,时间仿佛一直在倒退。我看到了一位贩卖传统器具的老爷爷,簸箕、箩筐、扫帚等陈列在他的店门前,应有尽有。老爷爷也不闲着,一个簸箕在他熟练地穿、拉、折、捆的动作中逐渐成形,仿佛一位艺术家在专心致志创作他的艺术品。
我还看到了一家挂满布匹的制衣店,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这样的手工制衣店,没想到这巷子之中竟然也藏有一间。脚踏式缝纫机仍在运转,它的“咔嗒”声仿佛在向世间宣告:我仍在被需要,时代的尘埃仍不能将我掩埋。
我发现,勤劳的贺州人至今还有不少人在保护传承传统的手艺,他们在继承中散发着劳动的光和热。而在繁华的市区,贺州也在创新中探索与发展着。
我长舒了一口气,带着一份满足感走出小巷。在路上,我看着今日的贺州,心中颇有感触。传统与现代化在这里并不分割和对立,而是相互包容,和谐发展。
也许,我仍对贺州这座城知之甚少,但我体会到了这座令人倍感亲切的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