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24日早晨,我平生第一次乘车到海口市。
那时,海南行政区党委召开“分县地图绘制会议”,时间五天。我们陵水县共有五人参加会议,我是其中之一。当时陵水至海口每天只有两班车,车票必须提前两天购买。我们的车票是以县革命委员会的名义预留的,居然五人不能同车出发。领队的陈同志和其他三人乘坐7时的首班车,我一人乘坐7时30分的次班车,他们说好了在海口车站等我。
7时30分,我乘坐的班车开动了。班车是解放牌改装的客车,一排座位一侧坐二人一侧坐三人,中间过道仅能行走一人,没有空调,跑起来比较颠簸。那时的海榆东线公路路基只有7米宽,路面少部分路段是沥青,大部分路段是土路。下午2点多钟,班车到达海口车站,250公里路程坐了7个多小时。我当时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颠簸了这么长时间也略微感到有点疲劳。我下了车,和陈领队与一位邹同志会合一起,另外那二位已先乘坐客运三轮摩托车(海口人称“蹦蹦车”)报到去了。我们三人出了车站,却找不到“蹦蹦车”。当时海口市还没有出租小汽车,我们等不得公共汽车,干脆一起步行了两公里多路到海南区第三招待所报到,也算是顺便观览了海口市容。
海南建省初期,我也曾多次乘班车到海口市。陵水至海口每天六班,且还有数班三亚至海口的过路车可搭乘。客运班车都是日产空调大巴,座位比较宽敞舒适,车上还有音响或电视,车票当天即可买到。海榆东线公路路基也已拓宽至12米,路面已全部铺上沥青,行驶全程4个小时可到达。海口市区已有出租小汽车,“蹦蹦车”也同样在街道上跑得很欢。
进入本世纪初,陵水至海口的客运是滚动发班。从早上7时20分开始,至下午6时止,仅快车和商务车每天就有16班,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一班,当班购票即可乘车。此外还有普通直达车。班车奔驶在东线高速公路上,安全快捷,3个小时即可到达海口南站;且全程跑的大多是国产大巴,车况良好,车厢整洁,座位舒适,司乘人员服务周到。海口市区的出租车搭乘方便。各路公共汽车约15分钟一班,候车亭处的站牌标着各条线路的沿途站名,乘客一目了然,一般不会搭错车。而“蹦蹦车”呢,它早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了。
现在,人们从陵水到海口大多选择乘坐动车,且更加安全快捷舒适,只用1小时20分就到了海口动车东站。时过境迁,人们出差旅游访亲寻友可任意挑选交通工具。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出门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省时高效,这是一件令人多么顺心惬意的事情啊!
陈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