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放下书包便去了书房:“爸爸,你看到我那本《画说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了吗?老师让我们了解一下春分,并且和父母一起学习春分的相关知识。”
孩子找到了那本书,和我一起翻看起春分的由来、习俗等等。看完后,孩子望了望我:“爸爸,你小时候知道春分吗?”我点了点头,和孩子说起一些记忆中的春分来。
那时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对于节气的理解仅限于长辈们口中简单而神秘的语句。然而,春分的到来,却是一年中最能触动我心灵的时刻之一。
我记得那年春分前一天晚上,母亲看着板壁上送春人送来的画着耕牛的黄纸:“明天就是春分了,一天比一天忙了。”
第二天是周末,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泥土上,带来了温暖的气息。天刚亮,父亲就牵着牛、扛着犁去苦竹塘犁土,母亲背着背篓,背篓里装着镰刀、锄头,他们踩着季节的鼓点出发了,我则在家里煮饭。
我做好饭、炒好菜,囫囵地吃了两口后,便背着饭菜、碗筷向着苦竹塘进发。这块田离我家较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是鸟儿清脆的歌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我从山脚爬到半山腰,又歇了两口气才到苦竹塘。老远我就看到了父亲,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高大。他踏着泥土,一手扶犁,一手牵牛绳,正向着那块田发起冲刺。母亲则在田边,弯腰播种,小心翼翼地将玉米种子撒入每一个小坑。
父母在田边吃饭,我牵着牛到一旁吃草。此时阳光温暖而明媚,照耀在刚刚翻开的土地里,透出细微的金光,散发出一股独特的芳香。父亲说春耕时节,分秒必争。让牛休息了一下,他又和母亲一起起垄、打窝、播种。
门前的大坝上,到处都是在犁田的人。男人们踩着泥泞的土地,在阡陌之间谈笑风生。铧犁过湿润的泥土,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这是勤劳的乐章,是对丰收的憧憬。女人们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走在泥泞的田埂上,她们的笑声随风飘荡,像是春风中的花儿。
傍晚时分,夕阳如血,晚霞映照着回家的路,小黄牛悠闲地走在田野间,铃铛声悠扬,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父母回到家吃了晚饭,母亲洗碗,父亲去和小叔商量买化肥的事了。母亲说他们明天去三岔沟干活,我还得煮饭,给他们送到田边,他们争取两三天把那里的玉米给种下,以免误了农时。
孩子合上书去洗漱,我还在回想这个令人心动的节气。春分,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刻,它不仅仅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更是农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在那个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年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虽然缓慢,但每一天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分总会带来新的希望,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播种、耕耘、收获。
赵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