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时节,北京好美。走进长春公园更有真切之感。
长春公园又名长春健身园,建成于2007年5月,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是北京10公里昆玉河生态走廊“一水、两路、四立交、五个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像这样规模的公园在哪也不算大,在京城更算不上,可小有小的灵秀,小有小的特质,小有小的学问……走进这样的公园,真愉快。
绿色让人在行进中陶醉,树似绿色屏障,草如绿色地毯,花像绿色仙子,一片片郁金香点缀其中,倒映在暗红色的游道上,展现出满目葱茏的绿色画卷,释放着浸润心田的生态效应,北方公园有如此之景真不多见。走进公园的附近居民饶有兴趣地讲述公园改造建设的故事。这里原是个苗圃园,大大小小几十块,育种育苗,茅荒草乱,小棚子到处搭建,灌溉工具横七竖八,乱象丛生。周边有不少开发商也打过主意,政府也动过心,但从长远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全局考虑,决定将苗圃园改建成公园,定位邻里公园、生态屏障,功能为绿色休闲健身。其绿色氛围格外浓、绿色养护十分精细,把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朵花、每一种植物都纳入视野,进行全周期、全过程、全系统的培育和维护,在公园里行走仿佛进入绿色的殿堂。抬头不见枯枝败叶,低头难觅裸土萎苗,就连健身场所、管理用房和游憩座椅下都是草带无缝相接,完善无缺,给人品赏的就是一幅绿色生态极品。
走进公园不仅享受着绿色的滋润,而且还见证着健身的功能。健身场所的规划和布设是那么的精巧得当,令人惊叹!公园呈长方形,建有网球场、整场篮球场、半场篮球场、健身区、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等诸多场地和设施。儿童活动区是一个小沙窝,利用一个坡度,布设了一些道具,孩子们从塑料大管里由上往下滑,蛮有乐味。沙场很干净,沙粒细而柔软,小孩子在那里练习着动手功夫,积沙成塔、挖沙成河小沙窝在绿树掩映下,笑声朗朗,童趣满满。半场篮球场挺热火,从早到晚都是人,有的是几个上年纪的,有的是一家人,还有从较远地方来的,打得很和谐,也有的是打正规比赛。这些健身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全是露天、开放式,体现了人性化、便捷化、精细化的服务理念。在公园里,既见到唱歌跳舞的欢畅,也见到操练太极的安静,听不到刺耳的嘈杂,更听不到摊贩的叫卖,“自然”和“运动”和谐相处,整个公园就像一台鲜活宏大的场景剧,人人都是主角、个个都在欣赏。
在这座小公园里,她让来此的游人更加深切认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路径。公园绿色建造和品种搭配讲究与自然共生,力求生态友好,景色美感是一方面,还着眼林业碳汇,一座公园就是一座碳库。在公园两头的圆形转盘处建设有特别精美的知识屏,全是木质结构,与公园绿色相辉映,在游人视野中很自然地闪现,让人驻足领略,既没有商业广告般的耀眼注目,更不是粗制滥造的标语口号,它向人们诠释着“碳中和”。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尽可能快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争取本世纪下半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能被森林和海洋吸收,实现“碳中和”。公园里向游人说到一个“碳足迹”的名词,“碳足迹”指的是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表示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长春公园的绿色和植物生长结构展现出森林固碳的最佳效应,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这里休闲健身,负氧离子含量是最高的,人的舒适感油然而生。这不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走出长春公园,环顾四周,感慨系之,城市中不仅有钢筋水泥、楼群职场,也有家与家、人与人的生活情感,还有风吹雨打、花开鸟鸣、星闪日照,以及城市生态独特的风景、温度和诗意。特别是10公里长昆玉河碧波荡漾,两岸的历史文化标识和汉白玉石雕刻的护栏彰显出她的厚重,群倾在河岸的绿带与长春公园的绿树遥相呼应,呈现出让人回味和憧憬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