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的月亮很美。夜幕降临后,天空浮云朦胧,月亮时隐时现,晶莹而柔润。月光婆娑如轻纱,大地荡漾在一片银白的纱浪里,看了总会牵动心中莫名浮现的缕缕思情。
小时候乘坐父亲的车子,车里经常播放的一首歌提醒着我关注月亮的存在:“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当时未能领略歌曲中情感的微妙,我只是下意识地效仿唐代诗人李白,仰头寻找月亮的踪影。从弯弯新月,到半月、圆月、缺月,再到残月如钩,每晚不一。但我隐约明白:不管已历经几回的阴晴圆缺,我一路追随着的月亮,仍然是千年前李白所观望的那一个月亮。
到了青春萌动的年纪,再听《月亮代表我的心》,有句歌词总是萦绕在耳畔:“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能直接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反而要找月亮充当传情达意的载体?高悬夜空的一轮孤月如何能代表怦怦跳的心儿呢?
在读一些文学作品之时,似乎能寻得共通之处。我发现不少唐诗宋词都把自己的思绪,寄寓在远在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的月亮上。我曾寻思,为何李白千年前夜深人静的时候仰头观望明月,心中即泛起了思乡之情?后来,看尽月亮的阴晴圆缺,历经尘世的聚散离合,我仿佛明白了一些什么。只要愿意抬头仰望,就会发现明月也悄然回望你我,如永不言语的老朋友,不辜负,不离弃;无论走到多远,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月儿也依然留守在灯火阑珊处。
或许,悬挂在夜幕上的月亮能为我们指引一条路吧!李白想必是多愁善感,寂寞难耐,才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宋代苏轼抒发怀念之情,满是怅叹和感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借景渲染思情,开篇即指出:“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明月有情,观月之人更是多情,才会寄情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人摘片月光入诗句,胜却千言万语。领会了岁月流转、世事无常,再去观赏明月,总容易萌生一些难以言喻的、不知如何梳理的感触。但所有的思念、悸动、落寞,都可凭借一轮皎洁的清晖,不着痕迹地自然流露。他们在无常的变幻中,向明月寄托不变的美好冀望,希冀世间充满温情、真情不变。其实从古至今,人们真正渴望的从来都不多,能够花好月圆,足矣。
后来,当我开心的时候看见月亮,就觉得它是为我而盈满的。孤单的时刻想找个对象倾诉,月亮会悄然现身,默默陪伴自己。不言不语的月亮仿佛以它的恒变与不变、圆满与残缺,诉说着人生的悲欢哀乐。没有什么是天长地久、永垂不朽的,尽管人事多变,缘起缘灭,但抬头看见年年相似的月亮,我们还是可获得一些温暖的慰藉。月亮似乎早已是映照在每个人心湖上的美好映像,那里波光潋滟,充满温暖。
有句诗说,“有一种思恋,叫做月亮。”向心上人表达心意,无须太多轰轰烈烈的言语,一句“月亮好美”便足够了。这另有所指的一句话,如同皎洁的月光照进深不见底的心湖,无论如何都抵挡不住,拂之不去。明月传情,就是如此的温柔细腻。在这月亮最圆满的夜晚,我们可以借柔和的月光好好感受,心中最想流露的那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