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元宵节,总是与当天早上美味的汤圆和晚上壮观的舞龙舞狮如影随形,它们在我的脑海中汹涌翻腾,挥之不去。
我的家乡张家湖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乡村的习俗是正月十五大如年。因此,大年刚过,家家户户就开始了元宵节的筹备工作。泡糯米,磨糯米,筛糯米粉,以待在元宵节那天包汤圆。
时间一晃到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父母他们起了个大早。男主外,女主内。父亲用草把子绾成长条状做成“烟包”,这些烟包有的是要沿着房前屋后熏,有的是要在鸡舍猪圈里熏,有的则是要拿到田畈里去熏,一边熏,一边还要放一挂小鞭。据说,这种熏烟包的风俗非常古老,叫作“赶毛狗”,只有赶走了“毛狗”才能为住宅除害驱邪,保六畜平安,田畈里不长杂草。长大后,我知道了所谓的“毛狗”指的是狐狸或者是像狐狸一样的野生动物。在上世纪7、80年代,我们那儿其实早已是城中村了,“毛狗”也很难见到,但像我父亲那辈的农人他们依然保持着老一辈人熏烟包赶“毛狗”的习俗。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勤劳而又手巧的母亲,一大早就拨亮了灶屋的炉火,开始包汤团。看见母亲早早地起来了,大姐二姐也忙着起床去帮忙。元宵节的汤圆真是大而圆,而且馅料比较多。为了照顾我们姊妹7人的口味,母亲为我们包了多种多样的汤圆,有红糖馅的,有白糖馅的,有黑芝麻馅的,有白芝麻馅的,有桂花馅的,让人一见就嘴馋了。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当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了桌,父亲也熏完了烟包从田畈里回来了。小小的白玉团子,内馅甜美,外皮软糯,每一口都美味无比,每一口都令人陶醉,每一口都是母亲绵绵的爱。一家人围坐,那幸福的感觉就像汤圆里的馅料一样甜甜蜜蜜,让人永生难忘。
“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暮色四合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亮起了灯。这月半夜的灯,是要一直点到正月十六的早上的。
元宵节,舞龙舞狮的民俗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各村各湾的舞龙舞狮队全体出动,一条条蜿蜒的龙,一只只威武的狮子,在村中,在湾中,欢腾起舞,热闹非凡。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放鞭炮,设香案,出来恭迎。一时间,湾中鞭炮声大作,震耳欲聋。长长的龙灯在夜色中游动,由村头舞到村尾,那穿、腾、跃、翻、滚、戏的动作,不仅把龙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场子的中央,舞狮的,耍刀枪,抡棍棒的,轮番上场。腾挪跳跃,上蹿下跳,前滚后翻,耍尽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种变化。压轴表演开始了,龙灯再次舞了起来,鞭炮不断,烟花弥漫。场上两条巨龙随着龙珠,做着各种动作,时而飞腾龙跃,时而龙盘玉柱,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如船破浪,煞是好看。舞龙的人卖力地挥舞,快速地奔跑,敏捷地穿梭。其间,有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照亮了乡村的夜空。
记忆中的元宵节,有父亲对古老传统的遵循,有母亲的美味汤圆,有灯火可亲,有舞龙舞狮的壮观……看不尽,品不腻,放不下,忘不了。
作者: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