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以严厉,一生都在温暖着我。
——题记
铺开纸张,一笔一划写下“父亲”两字,这个既没有好看的皮囊也没有有趣的灵魂的人,我竟一时不知如何下笔……
年幼时,记忆里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每天起得很早,待我起床时早已不见其身影;然而到了夜晚,隔壁书房的灯总是开着,鹅黄色的灯光照亮整个房间,见他正在伏案写作,眉眼间的疲惫在整个房间蔓延。
我也曾有幸跟随父母去过他们工作的地方,踏入那间承载着知识的殿堂,台上是父亲洪亮的讲课声,时而理智陈述,时而激昂演讲;台下是一群认真听课的学生,他们恍然大悟的神情和提笔写字的姿态令我心情愉悦,也若有所思。或许从那时起,“谆谆教导”“孜孜不倦”这一系列的词语在我心里便有了较为贴切的画面。
时间的指针一直转动。不知过了多少年,父亲跨界又成了一名记者。一台摄像机、一支笔、一个本子,似乎成了他最忠诚的侍从。每天晚上我要睡觉了,父亲却还在一旁赶稿……等我睡醒了,父亲也出门了,开始了新一天的采访……难得的周末,一家人聚会,父亲却在一旁继续改稿子……这样一个不是在写稿就是在写稿的路上的人,思考良久,我还是觉得“忙碌”这个形容词最为形象不过了。
父亲用文字帮助过很多人。他常说,记者的使命就是通过文字来帮助别人,要铭记使命,传递温暖。父亲写过两篇先进典型,后来他们都荣获了“中国好人”称号,一名儿科医生,经过他的报道,更是享誉大江南北,大概这就是新闻的力量吧。
无论出门在外他是什么角色,教师也好,记者也罢,但归根结底,在家庭里他就是一位普通的父亲。虽平时工作繁忙,但陪伴孩子却一样不落。记忆颇深的是生病时他的忙前忙后,与母亲一同将我带到医院,坐在充满消毒水味的走廊上,昏昏欲睡却不敢睡,强打起精神照看我。
等到上了学的年龄,他操的心就更多了。时常能因为成绩的话题而喋喋不休,在语文这一科目最为明显。有时一些算不上好的也不算差的成绩,入了他的眼以后就像是添加了什么滤镜,产生了一种退步的说法。可以说,“严厉”是父亲的代名词。
因为父亲曾经是教师,所以他常常跟我讲述他那些让他引以为傲的学生,潜移默化中我懂得“见贤思齐,行远自迩。”
因为父亲现在是记者,所以他最大的梦想早日加入“中字号”摄协和作协,榜样的力量让我明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我这个既没有好看的皮囊也没有有趣的灵魂的父亲,如今青丝成雪,虽严厉,却宠溺,很幸福。
都说父爱如山,默默无闻,我想说,还好父爱无声,否则震耳欲聋。
杨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