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元旦的广州,到处人头攒动,于是就想到了附近的顺德——那边或许清净些。
广州到顺德有便捷的地铁。先生电话里与老友董哥相约,第二天在“顺德人家”见面,一起喝早茶。
冬日的顺德是温暖的,我们早早起身,散步几分钟就到了茶楼“顺德人家”。二楼大厅人声鼎沸,女儿眼尖,说董叔叔在那儿呢。顺她所指方向望去,董哥正在大厅右角落远远地向我们招手。
服务员端来茶具、食具,在四人面前一一放正,接着是茶盅、茶杯、茶壶、茶炉,还有一个不锈钢水盆。女服务员的两只手灵巧地摆动着,并笑盈盈地用广东腔普通话说:马上泡茶,点心可扫码点单。我被她娴熟利落的动作吸引,眼睛一直跟着她的手指转。
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广州出差,第一次进茶楼喝早茶的情景。那时还没扫码点单一说,茶楼服务员推着上下隔层中放满肠粉、虾饺、马蹄糕等五花八门广式点心的小推车,在大厅里面来回走动,你喜欢吃啥,就直接拿啥,然后在纸单上打钩,非常方便直观。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举着小手指指点点:我要这个,我要那个。
广东人喝早茶的习惯,据说始于清乾隆年间,那时广州经济繁荣,老百姓有钱有闲。到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出现了“一厘馆”,挂上“茶话”的牌子,提供桌椅,供人们歇息聊天、交流信息,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茶楼,并成为广东人的一种休闲方式。
董哥说,他父亲八十多岁了,每天早上雷打不动,要去叹茶。
“叹茶?”我不明就里。
“哦!广东老一辈把喝早茶称为‘叹早茶’。‘叹早茶’不完全等同于吃早餐,它是指人们在品茗的同时品尝各式糕点水果,聊天读报,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我父亲早上到茶楼叹茶,一边喝茶一边看报纸。看完报纸,就和一起喝茶的老街坊老朋友聊天,儿孙喜事,国家大事,天南地北。一叹就叹到中午,悠然回家,而且是永不变的‘一盅两件’。”“盅好理解噢,两件就是指两件点心”。看见我面露疑惑,董哥又解释道。
“涨知识了,我还是头一回听说‘叹早茶’呢。当年在广州茶楼,看着服务员拿来一个大瓷缸,用沸水洗涤茶具,感觉特别舒服,想着啥时候我们宁波的餐厅里也有这样的服务就好啦。”我颇有感触地说。
董哥乐了:“广东的茶楼饭店都是这样,茶还没饮,已经有为之一叹的感觉了。”
说笑间,早茶的准备工作就绪。“顺德人家”可自带茶叶,我们为董哥带来了西湖龙井、大红袍,董哥则带了凤凰单枞。这时服务员已提起水壶,一上一下一摆弄,一道长长的水弧,前后落入了一绿二红三个茶盅,滴水未漏。
早就听先生说过董哥是喜茶懂茶之人,只见他把茶盅里的茶水分注到茶杯,端起杯子细细地品了一遍,然后对先生说:好茶,你保存得好,这龙井鲜醇回甘,齿颊留香。广东人喜欢乌龙茶,以凤凰单枞为主,大红袍和单枞两者外形初看相似,细看各有特色,最主要的是单枞香型丰富,有兰香等十大代表性香型,而这大红袍滋味浓醇厚甘,岩韵典型……
我不太懂茶,但喜欢喝茶,听着董哥科普茶知识,再细细品味单枞和大红袍,似乎真是这么回事。不久,我们点的美食一一上桌,香茶佐以各式点心,好不惬意。我瞄了一眼单子,人均消费三十几元,实惠!
趁先生和董哥回忆着他们共同经历的往日时光,我悄悄留意起周边的叹茶客来,发现他们大致可分为五类:旅游者,家人或朋友,商议着一天游玩的行程,脸上洋溢着一种憧憬;谈生意的,两人或三四人,侃侃而谈,以茶代酒频频举杯,表情时而严肃,时而兴奋,聊到开心处似乎一桩生意已经谈成;情侣,桌上五颜六色,美食丰富,窃窃私语。会心一笑间,女孩子脸上泛出了红晕;当地市民,或老伴或好友或同学或同事,或独自一人。有的喝完早茶,不慌不忙去干自己的事,有的边翻阅报纸边慢悠悠品茗,有的在叹茶中聊天“淘老古”。和我们相隔两桌,有一群耄耋老人。我悄悄问服务员:这些老人是常客吧?答:可不是吗,都住在周边。我起身一探,老人们的桌上除了茶盅、茶杯等茶具,点心屈指可数,服务员时不时给他们加水,看得出来,他们彼此很熟,说说笑笑,不紧不慢,轻松自如。我想,这大概就是像董哥父亲一样“一盅两件”式的叹茶吧。
我喜欢广东茶楼,喜欢茶楼清爽古朴的茶具,喜欢看着服务员把茶具放进盆中,高高拎起铸铁壶,滚烫的沸水从壶嘴中缓缓流出,泼洒在不锈钢盆中的茶具上,用竹夹子夹住茶具依次转动,再从沸水中捞出摆好,茶具冒着热气,洁净无比,那心情真叫一个好!
从第一次进广式茶楼,到这次顺德喝早茶,三十多年过去了,广东早茶的形式想必会有些许变化,但广东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传统,肯定一如既往。
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