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山峦稳坐在溪水破冰的潺潺中,熟睡的迎春花丛开始颤动,阡陌熹微,我便在春的经纬线上读半卷书,品一盏茗。
文字吹过心田,醒发着沉睡的思绪;书香偷走了岁月,藏匿起光阴的秘密。身处一片乍暖还寒,我打开一卷散文集,书里的人却在四季之中。《邦尼布古河》里,复活的河流在枯黄的原野中奔腾,拍打出白色的浪花;《立冬》里,村庄弯月形的石桥上,牵着毛驴的庄稼人要去翻越山头驮过冬的煤块;《莫格德哇行记》里,作家阿来行走在河源区的沼泽中,脚踩过柔软的草地与泥水,孤山脚前,长长的残墙痕迹暗示着一座千载古城的兴起与湮灭。
文字,如同时光的缩影,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魅力。然而对于与我们成长轨迹紧密相连城市,书籍也总能生动鲜活地刻画。“新生的朝阳透过纷杂的枝条”,路旁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的缝隙里,闪过的是购物交易的人群、刺耳的鸣笛、丝丝缕缕的油炸味儿。书里面有热闹非凡的集市、狭窄拥挤的街道,还有人和记忆。作家刘月潮说,我们生活在“都市的褶皱和缝隙”里,时光在我们走过的马路上消逝,“今天覆盖了明天,一年盖掉了一年”。可我却觉得,有了书籍和文字,今天的故事也能成为明天的历史。书籍是岁月的钥匙,打开了一个个时代的门扉,让我们可以漫游历史,记录当下。
“大地古老而年轻的皮肤上,遍地开花的岁月走廊”,命运弯转、延伸,在纸上写成一行行文字。“古花古谢,今花今开”,然而透过文字的缝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先祖们经历过的时空印记。翻开一本《读者乡土人文版》,武夷山五夫镇的百姓们举着彩布包裹的龙鱼灯笼表演古老的龙鲤戏,“鱼跃龙门”的典故传承700年;冀东一代的农家在打谷场祭“风婆”,祈求适合扬场的风;贵州石阡的春官们,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派发春贴。文字是时间的见证者,承载着过去的记忆,记录着现在的繁华,也把希望传递给了未来。
春山如画,书香如诗。山水之间,书香在静谧中弥漫,文字与春意相映成趣。墨韵尽打坠花去,文字是时光的载体,书香则是岁月的馈赠,它们汇聚成一片浓郁的文化底蕴,沉淀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冬去春来,在怡然之中品味历史风土,勾画人间四季,即使烟波浩渺,我们依然可以笑迎风霜雨雪,静听红尘路长。
杨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