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春节有着许多传统的乡风民俗,而在年少时留下最深刻记忆的,便是父亲大年初一早上的“照岁”了。
照岁,是用八九根芝麻秆捆扎起来,大年初一早上用火柴点燃映照着屋里屋外,赶走晦气和贫穷,迎来好运和富贵。用芝麻秆,应该是寓意新年的日子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有人家也用八九根芦柴捆扎起来代替,所以乡亲们也称“照岁”为“照财神把子”。
除夕夜,一家人守岁。夜很深了,我们困得不行,睡在被窝里,母亲将新衣服新鞋子放在我们床头,我们矇矇眬眬地睡着了,梦乡里还在想着和小伙伴放鞭炮、跟在大人们后面看玩麒麟、看荡龙船……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听见里屋父亲轻轻的咳嗽声,父亲起床了,拉亮电灯,屋里瞬间溢满了昏黄的灯光,父亲也不讲话,从门后取出用芝麻秆捆扎成的“财神把子”,拿起放在“八仙桌”上的火柴,屏住呼吸,点燃了芝麻秆。轻轻跳跃着的火光映照在父亲沧桑的面庞上,洋溢着新年到来时的欢欣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父亲握着“财神把子”,满脸的虔诚和神圣。他从堂屋里照起,从桌底下到后墙边,再沿着锅屋里的水缸边、碗橱旁、磨盘下,照到山芋干囤前,再回过来照往锅屋。“财神把子”的火焰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红火火的光亮辉映着屋里的旮旮旯旯,辉映着年三十刚用糨糊张贴上墙的年画和大红福字……
芝麻秆旺旺地燃烧着,灰烬零星地飘落在地上。父亲将芝麻秆投进锅屋的火盆里,前天晚上火盆里已经架好了树枝,只一会功夫,芝麻秆就引燃了树枝,燃烧着的树枝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火光驱散了寒气,驱散了昏暗,屋里变得暖和、亮堂起来。
我们缩在被窝里看到“照岁”结束,这时赶快吃了“开口糕”,穿起衣服坐到火盆边烤火取暖。辞旧迎新之时,我们团团围坐在温暖的火盆边,围在父亲的身旁,一家人说着吉利的话,憧憬着家庭未来的生活,期盼着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事如意,期盼着往后的日子顺顺利利、越来越好。
母亲起床了,洗完脸,开始煮元宵。这时窗户外天色渐渐发白,村庄里的鞭炮声一阵响似一阵,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乡邻们燃放鞭炮的火药味从门缝里、窗子外钻进屋内,浓浓的烟雾弥漫着。父亲打开门,我和弟弟点燃挂在竹竿上的鞭炮,欢快地大声喊道:“放开门鞭了……”
改革开放后,乡亲们生活的变迁日新月异,过年“照岁”等民风民俗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父亲“照岁”时神圣、庄严、虔诚的神情,每逢春节过年时便会一遍遍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念念不忘,挥之不去。
过年“照岁”,那是我的村庄、我的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向往啊。
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