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好热闹,穿新衣……”这首儿时的童谣至今记忆犹新。在过去,忙活了一年,每年的年底人们都会添置一套新衣。一般先给小孩做起,再视家庭条件而定,家庭条件好些的,家里每人都会做一套新衣服过年。
在过去,布料比较单一,无非就是卡其、涤卡、的确良、灯芯绒等那么几样布料,多是在当地的农村供销社里扯布料。倘若商店里来了一批好的布料,乡村里大家相互传开,大人赶紧争相抢购,生怕去晚了,那些色彩艳丽的布料被人抢购一空。
布料扯来以后,就要提前和裁缝师傅打招呼,好让裁缝师傅统筹安排好时间。到了年底,裁缝师傅最忙碌,一般以村为单位,在一个村庄一做就是好长一段时间。终于轮到自己家做了,当晚,裁缝师傅就把缝纫机抬进家门。母亲一大早就把铺板搁置好,擦拭干净,将要做衣服的布料整齐码放在铺板上。等裁缝师傅上门后,母亲把我叫到裁缝师傅跟前,用皮尺量了腰围、裤长、袖长,母亲在边上叮嘱裁缝师傅,稍微做大点,小孩长身体快呢!量好了尺寸,裁缝师傅就开始画线下料,接着裁剪。下料裁剪的时候,一旁的徒弟仔细观摩。师傅不苟言笑,埋头剪裁,全凭徒弟的领悟。偶尔不懂,徒弟小心翼翼向师傅发问,师傅简明扼要点拨几句,全靠自己揣摩。等师傅裁剪好了布料,徒弟就开始缝纫。随着双脚的踩动,缝纫机“哒哒哒”转动了起来。家里请来裁缝师傅,隔壁邻居都会上门来凑热闹,摸摸布料,看看你家做多少件衣服。乡亲们品头论足,热闹非凡。小时候,我们小孩子最想得到的就是缠棉线的木头轮子了,看着轮子上的棉线越来越少,我就会守在缝纫机旁,一旦棉线用完,我就先下手,拿到木头轮子。多攒几个以后,就可以做成一辆玩具小车了,那是最为开心的时候。
另一个开心的就是伙食可以改善了。请裁缝师傅,东家都会尽其所能弄几样像样的荤菜来招待。为了防止我们小孩胡来,有失于礼节,每次都要让师傅先吃完,才允许我们上桌。拿得上桌面的几样荤菜还要放起来,以备下一餐请师傅。
过年做新衣,一做就是两三天时间。到最后手工锁边、锁扣眼、钉纽扣、熨平,一件崭新的衣服就大功告成了。新衣做好了,母亲就会叫我试衣。母亲将我的裤脚衣袖整齐挽上,认真打量一番,夸师傅的手艺真不赖,新衣服做得合身,穿起来很精神。裁缝师傅听了东家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新衣试完了,母亲就将它们整齐折叠好,等过年的时候再拿出来给我们穿。
那时的裁缝师傅很为东家精打细算,布料不浪费,一些边角料也会做个口袋内衬,或者拼接起来做成衣领什么的,物尽其用。多下来的边角料,母亲也会收拾起来,用浆糊糊裱起来,用来做鞋垫。
完工后的饭菜很丰盛,东家会多劝几杯酒,裁缝师傅微醺之际,摇晃而起。等到下一家做新衣的人过来,把缝纫机抬走,小孩子一蹦一跳跟在后面,大声囔嚷道:“新年到,好热闹,穿新衣……”欢快的童谣在村巷传开,年的味道越发浓厚了。
江初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