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都会和家人去外面吃一次早餐,因为儿子偏爱吃各种米粉,因此去“巷子炒粉”的次数最多。
“巷子炒粉”,顾名思义:巷子里的炒粉。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小城里,我能发现这条藏着美食的巷子很意外。一切源于某次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好友晒图:色泽诱人的酱油炒粉,佐以细碎的红萝卜丝加翠绿的小葱花,隔着屏幕,都能看到袅袅升起的热气,我似乎闻到了那股碳水与油锅相遇产生的诱人香味。
于是,凭借着那几张图里透露出来的一点信息,我寻寻觅觅,莽莽撞撞地闯进了那条小巷。原来,小巷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远,就在繁华的城中村地带。我无数次开车,坐车,步行,不知道多少次与它擦肩而过,却从没注意到它的存在。
小巷窄窄的,却很长,一眼望不到尽头。左边摆了一列小方桌和红色矮胶凳,右边留出位置仅容一台摩托车通过。我暗暗佩服当地村民的宽容大度,如此狭窄的小巷,还能容忍他们在这里经营早餐摊档。我猜测:也许是同村人熟头熟面,又是小本营生的缘故,大家心照不宣,权当照顾这个小家庭吧。
主厨是一个年轻人,皮肤白嫩,戴着眼镜,斯斯文文。每个早晨,他在炉灶前猛火炒着,煎着,煮着,坦然接受眼前的烟熏火烤,努力、勤恳又踏实地挣着每一元钱。
一起出摊的,还有两个女人,一个年轻,一个上了年纪。年轻女人是老板娘,我们初初去的时候,她应该刚生完崽不久,有时抱着孩子,有时背着孩子,即便娃小需要照顾,也在力所能及地帮着男人打下手,笑容满面地招呼顾客。
上了年纪的女人估计是主厨的母亲,她总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给顾客夹上炒好的粉条,一会又脚步轻快地跑进那个临时搭成的简易厨房里报餐,“炒粉丝,胡椒猪杂汤,牛腩粉,白粥加小菜”,然后传早餐,一碟碟,一碗碗……动作干脆利索,忙碌的步伐印证着小摊生意的日益红火。
“老板娘,来碟炒粉,再来碗胡椒猪杂枸杞汤。”
“好的,等一等,请你先坐下。”……
这一呼一应的声音不断在小巷里重复着。
未几,炒粉上来了,猪杂汤也端过来了。被酱油裹过的炒粉颜色诱人,香味扑鼻。这汤是胡椒骨头汤,是被明火熬煮出来的好汤。客人想吃时,主厨舀上一碗,炉火上滚开,加入粉红粉白的猪杂,待肉熟后再撒一把枸杞叶子,碧绿碧绿的颜色马上融入浓白的胡椒骨头汤里,给客人送上的时候,会加一小碟酱油,咸淡由食客作主,假如是觉得汤咸了,也可以要求加入清汤。
初尝第一口炒粉,味道就令人沉醉,接着的每一口都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吃一口香喷喷的炒粉,饮一啖暖心暖胃的胡椒汤,全身都被熨帖得舒舒服服。早晨的微风轻轻拂过小巷,人们的脸庞温柔舒展,在香气氤氲的早餐里,充满烟火气的幸福感也弥漫开来。
如今,老板娘的大宝贝读一年级了,二宝也在蹒跚学步了,我们依然常常光顾“巷子炒粉”。
都言“酒深不怕巷子深”,越来越多的人寻到了这里,好几次,在这狭窄的巷子里,我与许多相熟的人偶遇,其中就包括最初发圈引领我来“巷子炒粉”的那位女子。
我们笑着寒暄,我说能找到这个摊档完全拜她所赐。她会心一笑,露出温柔的梨涡。早餐一上桌,大家都顾着埋头于香气袅袅的食物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竟已悄悄找到老板替我付了款。
再后来,又遇到好几位熟人,同样是被“巷子炒粉”吸引过来的,看到我,自然又要热情地替我们一家支付了早餐钱,他们盛意拳拳,我却坚持不肯“就范”,有几次还发生“争抢付款”的尴尬场面。老板的母亲聪慧过人,心生一计,用手指了指我,帮我开脱:“她已经付了钱的。”
“争执”戛然而止。我向她投去感激的目光,她冲我微微一笑。此后,我也“圆滑”起来,一来到巷子,先支付再吃食,不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然后愉快地安然地享受那份满带烟火香味的炒粉。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巷子炒粉”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口感和味道,更在于它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又相互体贴的美好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