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霞山到遂溪草潭镇,历经八十几公里,我只是为了到这个边陲小镇捕鱼。
出发的时候,天公并不作美,整个湛江地区扬着小雨,18度,微冷。草潭的海富饶。一年前,我们到草潭挖花甲螺,满载而归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陈老师说,才撒了三次网,就摘了60多斤鱼。草滩捕鱼的诱惑力太大了。
我们上次挖螺是到甜娘村,这次来到了沙脚村。沙脚村是小梅同学的村庄。小梅同学是陈老师的同学。陈老师说,人多才热闹,提前约上了另一位同学庞老师。
草潭镇的村庄,座座相连,从甜娘村到沙脚村才三四公里,却融入两三个村庄,村里村外的硬底化公路条条相接。
陈老师半路上一个电话打过去,小梅同学就忙着给我们准备番薯粥了。番薯是她自家种的,连蔬菜都是。草潭一面临海,一面延伸着广阔平整的土地,到处种着农作物,就是冬天也绿色一片。小梅家屋前屋后种着番茄、芥菜、甘蔗、木瓜等各种瓜果蔬菜。小梅跟多数普通的农村妇女一样,勤劳、朴实又热情,我们在她家无拘无束。看到我们高兴,她也开心得很。到她家不久,村子里四五个妯娌闻声而至,屋子顿时热闹起来。这个村子的人热情好客。小梅家的大门总敞开着,家家户户的大门日常里总敞开着,邻里邻居你来我往,串门是常态。有客人大家热闹,有好吃的大家分着吃。一位大姐送来四五个油煎堆,两个叶籺子,我们几个笑眯眯地分着吃。
我们津津有味吃着番薯粥,不时伸头看看天,天还下着雨。一位大姐热心地为我们出谋划策,说下海一定要买雨衣,在不远的长洪市场就有卖。长洪市场过去不远就是角头沙,一个开在海边的风景点,娱乐小吃一应俱全。草潭这类沿海而建的热闹去处可不少,既方便本镇人欢愉,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观光娱乐。我们三人驱车去买雨衣,顺便也去了角头沙。微微细雨中,我们坐在亭子间里,赏海景喝奶茶,惬意地享受着浪漫的景致。
小梅家有两条“渔裤”,我与小梅穿上,担负起起今天的捕鱼重任。这种为捕鱼特制的软塑料裤子,连着水鞋,长至腰部。我在村庄四周转一转,发现每家都有两件“渔裤”挂在墙上。
我们来到海滩时,海已退潮很远,五六百米的光景。海滩上的人不多,船只多,鸟特多。那么多的鸟,我深感惊讶:“谁家养了这么多鸽子呀!”我说。小梅说这不是鸽子,是海鸥,我更加惊讶了。这么多海鸥,一大片一大片停在海滩上,密密麻麻,一点也不怕人。偶尔会有几只飞起来,翱翔于低空,发出嘎嘎的叫声。
我跟着小梅下海,海水在我的脚边潺湲着继续退却。我们下到水齐半截小腿的位置,小梅让我把泡沫箱子放在水面上,她把渔网从肩上卸下置于泡沫箱上,让浮在水面拉着走,这样省力多了。渔网用小铅块坠着,有二三十斤重呢。海滩辽阔,岸边的景物变得模糊,我寻找陈老师与庞老师,朦朦胧胧中一些人影在晃动,辨不出她们的身影。我想即使大声呼喊她们,声音也一定会被空旷的海滩吞没。
下到水快到膝盖的位置,小梅还未撒网。“没有鱼。”小梅说,露出很失望的神色。我看了看涌动在腿边的褐色海水,确实没看到鱼。小梅说,捕鱼不但要讲节气,也要讲天气,看来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我们向北走了十几米。“这里好像有鱼。” 小梅说。我望着水面,看到水圈一荡一荡的。
小梅撒网了。小梅一条直线把网全撒水里,我目测这张网有一百五十米长的光景。我抓起网的一端,张开手掌量一量宽度,近三拃。不一会,小梅收网,整张网才三条小斋鱼。小梅收起网,又拢在泡沫箱子里拉着走。我们接连又放了三次网,收获都不大。我盯着泡沫箱里有限的鱼,历历可数,脑子记得陈老师那“撒了三次网,摘六十几斤鱼”的话,心想:照今天这样,大概撒六十几次网,能收获三斤鱼吧。唉,当渔民真不容易。
我们只捕到两种鱼:青斋鱼与黄鱼。
草潭被评为金鲳鱼之乡,我们怎么没有捕到金昌鱼呢?哈哈,船出海才能捕到呢。小梅笑出声来,还有白腊、沙锥、泥猛等,都是深水鱼。
到了傍晚五点半,天暗下来了。我对小梅说,我们回去吧,小梅说好,却没有行动。她在齐膝的海水里徘徊,东张希望,捕不到鱼似乎心有不甘。她突然精神抖擞起来,说:“这里有鱼,很多鱼。”她赶紧撒网,网围成半圆。她还教我举着耙子敲打水面,尽量弄出声响,我看到鱼影影绰绰跑到网上了。
鱼真多!青斋鱼被网卡住,一排排翻着亮闪闪的肚子,很壮观。小梅一手扶着网,一手摘鱼,就像摘花生那样快。她不收网,沿着网摘过去,返回去,网上又卡着不少鱼了。我站在那里看着,心里乐开了花。潮水停了,鱼刚好汇聚在这里形成小鱼群,小梅说。
小梅累了,直起腰望着,辨出陈老师的身影就指给我看:正在那边拍视频呐。
上岸的时候,我们的泡沫箱里有近二十斤鱼,庞老师提着半桶花甲螺,陈老师的网兜里有近十斤小小的如白骨壤叶子般大的“那吉珊”鱼,别人嫌小丢在海滩上,她一只只捡起。我们的收获都不小。
回到家里,小梅立即开火给我们煮鱼吃。汤面浮着一层黄油,那是鱼给肥的。我舚舌咂嘴吃了三碗鱼,肚子饱得再也吃不下饭,美美地把鲜鱼当饭吃了一回。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海边,海涨潮了。清澈的海水满岸,蔚蓝蔚蓝的,宁静的海天一色。
草潭的海真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