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毽子结缘,是在2023年4月。起初只是想进行一些室外锻炼,可是我不适合跑步,刚跑一会儿,心率就快爆表了。要选择运动量不太大,实施起来又不困难的项目,踢毽子当然是首选了。再加上十几年前我曾踢过一段时间毽子,捡起来应该容易些。
在那个绿意萌动的季节,我听说伊通河边有踢毽子的,便驱车前往。到了那里,由于没有相识的人,我便默默地站在不远处观看。“来呀,一起吧!”不一会儿,热心的贾姐叫上了我。就这样,我成为“小房子毽队”的一员。
没想到,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实施起来可不容易。刚开始,我经常接不到别人传给我的毽子,即便接到也时常把毽子踢飞。每当这个时候,队友们都会奋力挽救。我看在眼里,感到不好意思的同时也十分感动。
队友们既和善又宽容,他们经常安慰我:“放心踢吧,我们刚学的时候比你差远了,你很有天赋。”只要我踢准一个毽子,他们都会大声叫好,鼓励我,还从网上找一些视频发给我,帮我提高水平。
再来看队友们的表现,他们踢出的毽子不但稳稳的,而且指哪儿打哪儿。他们不光会用脚内侧踢,还会很多花样动作,什么侧打、后打、旋打……一个个动作看得我眼花缭乱,不时发出赞叹。他们却说:“这都不算啥,你悟性那么好,很快就能学会的。”我能学会吗?心里可是一点儿底都没有。
后来,陆续有高手加入,让我大开眼界。他们每次出脚都不急不慌,卡准点位,迅速出脚。毽子也在恰当的力道之下,稳稳地飘向对面的某个人,让他(她)能够以最舒服的姿势接踢。高手踢毽子,不仅身姿稳,身形也很漂亮,有时站得笔直,就能轻轻松松地将毽子踢出去好远;有时迅速找好落点站定,张开双臂,等到毽子落下时,像只轻盈的燕子般把毽子踢出去;有时则是一个潇洒的转身,用脚后侧轻轻一蹭,毽子就能准确地飞向想传递的那个人……
看到这些,我也有了学习目标,坚持每天早上6点多到伊通河边的小房子旁踢毽子。队友马哥不辞辛劳,一遍遍地给我抛扔,训练我的反应速度及寻找接球点位的能力。一段时间后,我有了很大的进步,连左右双侧拐踢,我都能轻松驾驭了。
看到我的进步,大家更有动力教我了。贾姐和柱哥不厌其烦地将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传授给我,随时纠正我的问题。后来,他们还教我侧打,告诉我如何上步、转身、翻脚腕,毽子落到什么位置开始出脚。我一一记在心里,反复实践。差不多一周之后,我终于掌握了这一技术,并能在实践中应用了。
随后,我又开始学习后打。因为后打时毽子是落到身后的,眼睛看不到,只能凭感觉判断落点,用脚掌心击打,让毽子飞高飞远。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几乎一个也接不到,那种挫败感让我既想要放弃,又心有不甘。已经七十多岁的王哥看在眼里,每天散场后留下来,给我“喂”毽子,帮我学会判断落点及出脚时间。在和队友们“实战”时,一有机会我就尝试后打。偶尔接准一回,必定会引来大家的连声赞叹。有时候能踢出一个漂亮的后打,我的一天都是开心而充实的。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我的后打毽准确率提高了一些。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我对踢毽子的热情与日俱增,哪天要是不出去踢上个把小时,都觉得这一天缺少点儿什么。外出散步时如果遇到踢毽子的,一定要跟着踢上几脚才过瘾。
踢毽子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成就感,还调整了我的亚健康状态。以前,只要走路多一些或是站立时间稍长,指尖就会有胀痛感。自从踢毽子后,这个毛病再没出现过。还有,因为工作原因我一直受颈椎病困扰,现在,颈椎疼痛、头晕这些症状都消失不见了。就冲着这一点,踢毽子这项运动我也要长期坚持下去。
正当我沉迷于对技术动作的打磨时,冬天不知不觉地来了。漫天飞雪固然美得不可方物,可对于我们的踢毽子运动就不太友好了。在外面踢太冷,而且经常有风,一时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室内场所。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挂靴”。
一日,一位队友邀我去体育馆踢毽子,说那里场地平坦又宽敞,举架也高,最重要的是高手很多,可以观摩学习。我当即心动,欣然前往。
刚入馆时有诸多的不适应,跟高手踢也很紧张,经常掉毽……在毽友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体育馆的场地,跟大家也熟络起来,结识了擅长“探海”的刘哥,“玉燕翻云”无人能及的剑哥,“二踢脚”潇洒帅气的超哥……也听说了更多技术动作的名字,如“马踏飞燕”“踏雪寻梅”“剪刀脚”等等。
如今,去体育馆踢毽子已成为我的冬季日常。与毽子相遇的每一天,我也遇见了快乐,遇见了健康,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