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亮如金帛,将眼前这片气势磅礴的建筑笼罩在一个温柔的光圈里。屋后邙山,门前洛水,静立于此的康百万庄园春秋代序已逾四百年,岁月以凝固的方式,将一个家族厚重辉煌的历史雕铸在这片青砖灰瓦之上……
位于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被誉为“中国第一庄园”。明清以来,康应魁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不久前,我来到这里游览。庄园大门坐西朝东,三进开门。正中主门,高大宏阔,书有“康百万庄园”五个镀金大字的长条匾额端居其上;两侧对联,黑底白字,笔笔清隽,意韵深长,正是“富甲神州帆影物流三千里,德崇河洛光风霁月四百年”。循门而入,但见高墙大院,回廊幽幽,曲径深深,恍若穿越了时空。
园中建筑以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居多,亦有黄土高原的窑洞式民居,还不乏险垒寨墙等军事堡垒式建筑。我参观的栈房区和主宅区都是四合院,院中有院,或两进,或三进。立定仰视,但见灰瓦覆顶,飞檐翘角,气韵流畅。廊柱上多悬楹联,黑底金字,耀人眼目。处处雕梁画栋,无不精美绝伦。阳光亦步亦趋,紧追着高高的檐宇和青灰的砖墙,那些光圈时大时小,时明时暗,恍如岁月深处若隐若现的流光片羽。灰瓦无声,青砖不语,却深沉凝重,在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叙述。
栈房区是康家的商业中心。康家早年间靠着门前的洛河之便,以漕运生意起家,栈房便是最初康家航运船只沿水路装卸货物之处,后来随着家族经营项目的增加和土地面积的扩充,逐渐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经营管理机构。自东向西,为顺记、魁记、崇义德。一进顺记大门,厢房廊柱上的两副对联即映入眼帘: “审时度势诚信至上商之本,化智为利化利入义贾之根”“厚农资商农商皆是本,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康家把“信义”奉为经商的圭臬,无疑是找到了成功的风向标,其商业版图一扩再扩。
主宅区是庄园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共分七院,占地8000平方米。从外入内,院落地势渐进渐高。穿行其中,时见回廊、假山、圆门,移步换景,触目幽深。中年居内陈设考究,净几明窗,暖帐低垂,充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老年居为长辈所住,摆设素朴古雅。漫步园中,最令我惊叹的,倒不是那泼天的富贵之气,而是处处漫溢着的浓郁文化气息,尤其那些沉潜于图片、匾额、楹联中的家训家风,犹如股股清流,明洁透亮,细细品读,似饮好茶,醇香满腹。
最耀眼的是高悬在主宅区一院正门上的“留余匾”。它是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其造型似一幅展开的卷轴,右边书“留余”两个篆体大字,左边细细密密的小字,匾上下两边各缺一块,以示“留余”。上留天,下余地,仁爱之光熠熠闪耀,智慧之思灼灼生辉。它是康家的处世指南:旱涝肆虐民不聊生时,焚券免债;遭逢水患兵灾之际,出资修堤、筑寨安民;第十八世子孙康子昭为支持抗日,捐献了全部家产……
拜月桌的造型和案底铭文亦颇耐人寻味。此桌为康家中秋赏月、祭月时所用。上面是四四方方的石桌,桌下有面圆镜,意谓做人得知圆守方。镜里还能看到大片文字,只是倒的,那是刻在石桌底的铭文:“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康家每年的拜月仪式就是一次教子育人的庄严典礼,让他们懂得,人如顽石,唯有经过雕刻才能变成美玉。
康家对子女的教育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个门头悬匾,“三上成文”四个大字明洁耀目。三上,源自欧阳修《归田录》:“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康家以此鼓励后代,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游罢出园,行至不远处,回头望,看见阳光缕缕,正从那高墙青瓦间逸出,由历史的深处射向无垠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