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在我的心里,是一种奇妙又独特的植物,令我心生敬畏。据《广韵脂韵》记载:“枇杷,果木,冬花夏熟。”它秋天叶茂枝繁,凉荫浓密;冬天花开朵朵,幽香清冽;春天枝丫小果累累,甚是喜人;初夏满树之果似珍珠似金丸。怪不得世人说枇杷从开花到结果,占尽了四季的风光。
“枇杷,枇杷,隔年开花。”枇杷的花和果之间隔着一个年,枇杷花亦称“隔岁花”。宋代诗人赵蕃在《冬日杂兴》里写道:“杨柳迎霜败,枇杷隔岁花。”道的就是这个理。
冬日里的花,不仅有凌寒不畏雪的梅花,还有坚强不屈、充满生机盛放的枇杷花。枇杷花是冬季开花最早的植物,宋代诗人洪咨夔的《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中曰:“未放梅梢一个春,枇杷花已玉嶙峋。”
在万花凋落、万叶枯黄的时节,枇杷叶正值生长旺盛时期,枇杷花凌霜傲雪,凛然绽放。宋代周紫芝的《十月二十日晨起见枇杷花》诗曰:“黄菊已残秋后朵,枇杷又放隔年花。”还有诗句曰:“菊残叶落不跟风,酷爱寒冬为客容。”也说明了枇杷花是开在秋菊之后寒冬之里的。
枇杷的花苞呈黄褐色,毛茸茸的,像等待演出的小娃娃们,穿着黄色的小衣袍,活泼可爱,秀气灵动,惹人喜爱。每朵小花又如一个个小精灵似的,簇拥在一起,争相媲美。枇杷花的每一簇花苞少则十几朵,多则几十朵。枇杷花一簇簇的,似一座座小小的黄色小金字塔,隐藏在翠绿的枝叶间,默默开放。
枇杷因叶似“琵琶”,故称“枇杷”。“雨纷纷,叶纷纷,独有枇杷绽芳菲。”枇杷叶在风中摇,苞在雨中笑,花在雪下香。枇杷花盛开时,花瓣白色素雅,香气清幽远逸。它默默地生长,静静地开放,像一位闭门深居的老者,隐居山间;又像我们身边不怕孤独爱学习的朋友,她们“不喜热闹街市,独爱书海畅游”!有一首诗就是赞美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校书,在枇杷花丛中闭门深居的,是唐朝诗人王建写的《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说到爱学之人,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阅读群里的小伙伴们,她们大多是女性朋友。吃苦、耐劳,是她们的象征。她们如枇杷花一样,默默无闻地发力。她们随着写作的大潮,顺时而上,一边工作一边不断阅读。她们厚积薄发,通过阅读实现了知识变现,实现了副业自由。
枇杷的花没有梨花那么洁白,也没有牡丹那么娇艳,更没有梅花那么受宠,但它也深得历代文人雅士颂扬。如唐代诗人杜甫《田舍》:“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通过描绘生动优美的景象,写出了诗人心境之安恬。唐代诗人岑参在《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中写道:“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既赞美花,也赞美老僧放弃世俗的生活,戒骄戒躁,淡然自若。南宋陆游诗:“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夸赞了枇杷的功劳。宋代诗人董嗣杲《枇杷花》:“种接他枝宿土乾,花开抵得北风寒。蛹须负雪疑蜂蜇,毛叶粘霜若蝟攒。蕤破极冬悬蜡蒂,果收初夏摘金丸。冻香便觉饴如蜜,树掩卢村月色宽。”也写出了诗人对枇杷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的赞美。
枇杷花开在冬日,叶长在秋日,果成在春日,采摘在夏日,经历风霜雪雨的洗礼,只为来年“摘尽枇杷一树金”。我们阅读群里的小伙伴们也是如此,“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熬得了孤独,耐得住寂寞,只为:稳打稳扎,厚积薄发,静静绽放书香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