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每年这一天,家里的长辈都会起个大早,把炕头的火烧得旺旺的,熬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盛给家人吃,分给左邻右舍吃。
腊八节,喝腊八粥,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儿时,腊八节那天,外婆总会熬好腊八粥,不怕路远,一个人走十几里路,就为了给我们送腊八粥,喝外婆的腊八粥是我童年留下的最美好回忆。
多年前,我曾在果城里山乡工作,由于工作关系,年年有热心的当地群众在腊八节那天送腊八粥给我喝,有时还要盛情地请我去家里喝腊八粥。喝着乡亲们热情端来的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我真的是周身温暖,一口甜到了心里,脸像腊八粥一样笑开了花。
腊八节,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又香又甜又暖,感觉真的好温暖好幸福哟。
美美地喝腊八粥,你知道腊八节的由来吗?为什么要熬腊八粥呢?
追溯腊八节的起源,它是民间节庆活动形成较早且地域范围较大的一个节日。“腊八”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腊八节的出现还要晚很多。在秦朝建立之前,我国人民在冬季分别有蜡祭和腊祭这两个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其中蜡祭是年终岁末对八位农神的祭祀,蜡祭的祭品是田地里长出的五谷杂粮,感恩他们过去一年对农业生产的“关照”,风调雨顺,让家家粮食大丰收。朴素的人民为感恩大自然的风调雨顺,感恩上苍的恩泽,以最朴素的祭祀形式来欢庆丰收。后来,蜡祭和腊祭就合并为一个祭祀,称“腊祭”。汉武帝时,朝廷改用《太初历》,并且规定每年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举行腊祭,而这个日子就叫“腊日节”。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在传说中佛祖成道之日的十二月初八,佛家会举行纪念活动。“腊八节”慢慢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是以农业丰收了的一次感恩戴德的庆祝活动。腊八粥是家家倾其家藏的各种米、各种豆类以及干鲜果所有,提前准备好,品种越多越好。
“看到了腊八,就闻到了年味。”腊八节是腊月里的第一个盛会,腊八粥是迎新年的第一碗美食。
我国煮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习俗从宋代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上至皇家府邸,下到庶民寒舍,腊八煮粥喝粥风靡全国。除官府和寺院设棚舍粥之外,平民之间相互馈赠腊八粥也成为一种礼仪和风俗。家乡小城,千年炉火不熄,腊八节的习俗流传了千年,这碗香喷喷的腊八粥也香了千年,滋养了生生不息的生命。
小城的百姓,把对新年美好的期盼和祝福全都寄予到了这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里。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不同,煮腊八粥喝腊八粥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腊八节,煮腊八粥,粥里要有五色豆。豆与“痘”同音,意在祛病驱邪。家家户户女主人都会精心挑选出红豆、绿豆、黄豆、芸豆、花生豆等红黄绿五色豆。把精心挑选的各色豆子提前浸泡好,放入锅中文火蒸煮,时间越长,豆子越酥融软烂。腊八节这一天,妇女们会起个大早,仔细选好大米、小米、糯米、红米等各种米淘洗干净,浸好后再和五色豆一起熬腊八粥。妇女们把炕头的火烧得旺旺的,粥开后,生文火,慢慢熬腊八粥,直熬到五色豆乐开了花,与各种米相依相融,浓稠软糯酥烂,香气四溢。煮好了腊八粥,第一碗要盛起来供奉祖先和灶神,再盛给家里长辈,再分食给早已馋得流口水的孩子们。家家熬好了腊八粥,还要分送给左右邻居,馈赠亲友,这是一份真诚朴素的心意,也是勤劳庄稼人的生活智慧。
最早记载腊八节喝腊八粥习俗的是宋朝的《东京梦华录》,腊八这天开封的寺院要选用几种小巧的食材熬煮成腊八粥,免费送予当地老百姓。到了清朝时期,腊八节这天不但寺庙会给穷人们施粥,就连朝廷也会赐给文武百官一碗腊八粥,以示皇帝对大臣们的恩宠。尤其是乾隆皇帝,还专门让造办处铸造了一口8吨重的大铜锅来熬制腊八粥。
杜甫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在中国人眼里,腊八节并非小节。
如今,腊八节已经成为了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熬一锅五谷杂粮腊八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腊八节是新年隆重的开幕式,腊八节到了,新年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