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间又是冬至了。北国的上午虽然冬阳和煦,室内的暖气也是温暖得只需穿件单衣,室外气温却仍在摄氏零下10度左右,一会功夫就能把你冻得瑟瑟发抖。
早晨七点多开车送二宝去幼儿园,路上的汽车已成长龙,几公里的路程开了四十多分钟,这就是每一个平常而又紧张的早晨的素描。回到儿子家里,沏上一杯产自江南的绿茶,状如碧螺的茶叶在玻璃杯中翻卷舒展着,我又仿佛看到了江南的家门口那条在冬日里泛着粼粼波光的运河了。
冬至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的节日,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现在逐渐变成了一个家人团圆的日子。
中国人很在乎这个传统节日。在上周来京前,我的母亲,大宝二宝的太奶奶就和我们选了日子提前过节祭祖,还和儿孙们视频,让他们隔着屏幕叩拜先祖。大宝的一脸认真和二宝懵懵懂懂的表情,让太奶奶心肝宝贝的叫个不停。
冬至不能回家,对于古人来说是痛苦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里黯然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这天,他一个人住在邯郸的客店。天寒地冻,独自抱膝而坐,看着眼前灯影摇曳。别人都在这一天团聚,客栈也冷冷清清,而号称白乐天的诗人此时心中孤寂,却怎么也乐不起来。是啊,别说一个人在客栈,即使是此刻和儿孙们在一起,我仍有一种远离故土的眷恋,这就是乡愁吧。
元中期最负盛名的诗人虞集祖籍四川成都,他年少离乡,曾随名儒吴澄游学,豪情万丈,立志出将入相。他也曾春风得意,仕途顺畅,官至翰林侍书学士。但是随着年岁渐长,却越发想要回到生养他的家乡。很想再听一听巴蜀的雨,看一看江南的花。但人在朝中,身不由己,他屡次请求南归,都未被批准。乡关路遥远,归梦亦难圆,只能在《院中独坐》中写下“何处他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的感慨。
在冬至这天,南方千家万户搓汤圆,北方家家户户包饺子。南方盛上热气腾腾甜甜糯糯的汤圆,希望全家能够一直热热闹闹团团圆圆。而北方人在包饺子时有意在饺子皮上捏十二道皱褶,则寓意一年中的12个月都能过得和和美美。这些愿望都是淳朴而美好的!
冬至这天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用其乐融融的氛围,驱走了冬日的萧瑟与寒意,赶走一身的疲惫和辛劳。这个要求看似并不高,而古代交通不发达,坐船沿运河南下或北上或者骑马坐车都山高路远,至少需数月的行程,在外的游子想实现这一愿望着实不易。现代社会虽然交通发达了,漂洋过海变容易了,使地球村也变小了,可游子们走得更远了,工作生活节奏也更快了,想要实现一次家族的团聚也很不容易。
虽然此刻身在北方,手机上却能看到天南地北的冬至祝福,网上也能满足你汤圆、水饺和桂花冬酿酒的需求,儿子媳妇也提前回家和我喝上一杯,大宝、二宝围坐在我身边也频频用水杯和我相碰,尤其二宝奶声奶气学乡音的祝福,让我依稀体会到“冬至大如年”的感觉。至少我们把这个传统和习俗传承下来了,比起许多洋节来,冬至更多了些许浓浓的暖意。
习俗的背后是生活,生活的轨迹即文化。从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也越升越高,严冬过后,春天也已不再遥远。正如朋友们在微信里说的,我们共同祈愿:冬至,福至。团圆,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