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起菜薹,在微信付款界面点了两下,转身往回走。
“把你的手机给我看一下。”卖菜老妇人身体前倾。我明白她的意思,是怕我买菜没付钱。
“那个后生伢是个好人,他每次买菜都会付钱的。”旁边卖菜老人为我鸣不平。
我稍稍犹豫,看到卖菜老人脸上的沟壑纵横,还是弯下腰,把付款信息给她看了一下。
这是一个马路市场,准确地说,是一个马路菜场。每天早晚,人行道上摆满了长长一溜的菜担子。前面是电子秤,后面是小凳子。卖菜的,都是清一色六七十岁的老妇人。有的胸前挂着收款二维码卡片,有的口袋里装着手机。还有的既无二维码,也无手机,卖菜后只好让买菜人到隔壁扫码,然后人家给她现金。除了身上带现金买菜的,其余人都嫌麻烦,其生意可想而知。
这个马路菜场应该有些年月了。当年住进小区时,那时周边还比较荒凉,马路菜场就在小区出口的斜坡上。卖菜的在各自位置放几个小石头,便是自家菜摊标志。一张塑料布,几块小石头,便搭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后来,小区周边大兴土木,一个个高档住宅区建起来。马路菜场顺应时代潮流,迁移到了城市主干道旁边。买菜的人多起来,卖菜的人也多起来。
在乡镇工作多年,周一出去,周五回来。除了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平时很少买菜做饭。有时出去买菜,摊主很热情,说其菜怎么新鲜,怎么水灵,好像全世界的青菜只有这家最好。买回的菜薹和茼蒿,妻子说又贵又老,说我这样的人太容易上当受骗。
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大方的人。外出买东西,特别是买菜,从不给人家抹零头,只会凑整给人家付费。基于此,我特别讨厌买菜后别人看我微信。我曾不止一次付账后对卖菜的说,“以后再要看我的微信,我不会再买你的菜了”。
说归说,下次很可能又到要看微信的老人那里买菜。我没那么好的记性,卖菜老人也没那么好的记性。
有一次,又一位太婆要看我微信,我忍不住问她:“几块钱的小事,真的有人买菜不付钱吗?”
“真是有人不付钱的,别看在手机上点了几下,就是做做样子。我们卖菜也不容易啊。”
我理解卖菜老人的辛苦。小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这些卖菜的大多是附近居民。他们卖的菜都是自己动手种的,然后挑到街上来卖,一来一往,有的要走十几里路。早上6点多,已有一些菜担子立在马路边。晚上亮起了路灯,还有菜担子在冬日的寒风中守候。有位卖菜老人家住金山店镇,凌晨5点下地收菜,坐最早的公交车过来,坐最晚一班车回去。前几天下过雪,她的萝卜和菜薹上还披着未融化的冰雪。
我读懂了这些卖菜老人的执着。
多年前,我因公到某城市出差,那是第一次独自去一座陌生的城市。方位感特差的我有点摸不着北。出发前试着联系了那座城市的一个网友。晚上8点到站时,网友举着我名字的大牌子接我,还提前帮我联系了最近的酒店。我一下子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立马爱上了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这是因为信任。
这次买菜,有人为我说句公道话,内心颇感欣慰。这也是因为信任。
以后买菜,我依然会把微信付款信息出示给卖菜老人看一下。我想,如果有一天,当我们买东西时,再也没有人要求我们出示付款信息,那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