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那年,我乘京广线火车,从洞庭湖畔来北国春城上大学。火车快到长春站时,广播响起对这座城市的介绍,有“汽车城”“电影城”“文化城”等闪亮标签。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森林城”这一称号。
下了火车,乘公交车穿越长春腹地,果真处处松杨夹道,桦柳成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让人欢喜。从此,我就被牵绊住了脚步,再未离开。
作为“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长春没有南京六朝古都的余韵,没有杭州“人间天堂”的美誉,没有昆明热带风情的旖旎,能跻身其中,靠的就是它傲居亚洲前列的绿化率,还有星罗棋布的现代园林。
园林城市,当有面积可观的森林和数量可观的公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不过,我初来长春那年,这座城市虽然处处有成荫的绿树,四方有大片的森林,但成形有名的公园数量却并不多,只有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南湖公园、胜利公园、劳动公园、牡丹园等十几个老牌公园。
硕士毕业后,我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并在长春安了家。犹记得2013年初秋,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团来长春视察,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有幸随行采访。代表们来到位于城市东南部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在笔直参天的松林中惬意漫步,在“天然氧吧”中畅快呼吸;接着又去了位于城市北部的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车上环游观枫岛桦塘,在舟中荡漾赏涓流云影。代表中有一位是演唱《我的中国心》的歌手张明敏,能跟著名爱国歌手同行,听着他们对这座城市宜人环境的由衷赞美,我心中暗自欣喜又骄傲。
这些年,由于工作原因,我走过长春的许多大街小巷,它们就好比是这座城市的大小血管,流动着生机勃勃的绿色血液。并且,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随着市民对绿色宜居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我见证了长春市公园数量与质量呈井喷式发展的历程:到2010年,长春已有约60个公园,并逐年飞速增长,到2023年已有近180个公园,真正是“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同时,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社区绿地也日益增多。每一座公园的新建都伴随着绿化率的又一次提升。航拍镜头里,整个长春宛如一片绿色的森林、一座庞大的公园。
长春的园林不仅数量可观,类型也十分丰富:有森林公园,人工林海浩瀚无边;有湿地公园,水系治理造福市民;也有以雕塑、电影、诗歌、节气、花卉、民俗、体育、英雄等为主题的公园,如现代诗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园、英俊公园、梨花园等。因为长春是老工业基地,所以还改造建成了一些工业主题公园,如长拖1958文创园、水文化生态园等。另外,很多公园的名字都很美,如南溪、观澜湖、清水音、山水湾等,还有百花园、百草园、百木园,一听名字就令人心向往之。
而且,有别于南京的古典气派,杭州的人文精巧,昆明的草木蓬勃,长春的公园大都开阔平坦,舒朗大气,一派北国风光,既带有显著的东北地域特色,又彰显着长春独有的城市风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通河沿途新建的公园。伊通河穿城而过,是长春的“母亲河”。曾经居住在沿河两岸的人们很少开窗,因为水流污染,窗外空气不好,风景不佳。经过长春人持续 不断的治理,如今的伊通河犹如一幅美丽的水景长卷,成了城市的“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沿河建有“十园”,即渔航文化公园、工业轨迹公园、影像民俗公园、月荷文化公园、松涛诗话公园等,设有“五岛”,即樱花岛、回忆岛、月亮岛、欢乐岛、爱琴岛,还有“十桥”……每一个公园、每一座岛、每一架桥,都风景如画。
现在,伊通河的水波是绿色的,水岸是绿色的,两岸居民的心情也是绿色的。我家就住在伊通河边,我看到,不管清晨还是午后,总有许多人在岸边漫步健身;无论春风还是夏雨,秋月还是冬雪,总有许多人在河畔赏景摄影。宽阔的河道辉映着朝晖晚霞,荡漾着星月霓虹,飘摇着桥影树姿,浮动着水鸟船帆,可谓天人合一,动静相宜,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一转眼,我在长春生活已经20年了,见证着长春的树木年轮在增长,园林数目在增长,城市面积在增长,幸福指数在增长。每逢周末,我都要带孩子去长春不同的公园打卡。春天赏繁花似锦,新绿萌生;夏天逛桦林柳堤,荷塘苇岸;秋天眺层林尽染,水天一色;冬天观冰灯雪雕,雾凇奇景。亲子携游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增长了见识,也亲近了城市,丰富了生活,滋养了心灵。
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长春市又新增了时光园、薇园、和光园、如意溪公园、净月高新区中央公园等大小公园。原有的公园也在不断升级改造,给市民带来新的感受。
园林是长春的城市名片。绿色、生态、宜居的长春,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尤为称道的是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代表着一个城市绿化成就的最高荣誉,代表着长春的绿化成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园林城市,长春实至名归。数不胜数的现代园林,是长春人民的后花园,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绿色景点。正是这些园林,让长春这座东北工业城市充满色彩,充满温度,充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