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濒临南海天然港湾。原只有两个分布于海湾西岸的霞山区和赤坎区。1984年,在海湾东岸增设一个新的行政区——坡头区。区府办公驻地,与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毗邻。南调路由东向西穿城而过,路南是莫烟楼、周烟楼、欧烟楼、陈烟楼等几条小渔村;路北为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路南、路北散居着五个生活小区。1985年,我来到坡头区工作,至今已38个年头,亲眼见证海东蝶变的历史,无不为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
那时,坡头区新办公楼刚动工建设,机关办公就挤在低矮的竹棚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决职工干部办公和住宿, 可说是当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年,因搭建茅棚供不应求,我们几个年轻人挤在一间不到八平方米的竹棚里,睡的是上下两层楼阁床。新调入区府的干部职工,大多来自霞、赤两地,像一群辛勤劳动的“开荒牛”。他们早出晚归,早上七点半从霞山、赤坎乘车,然后搭轮渡过海,下午五点半再等渡回家。打饭排长队,中午就在办公室伏案休息。个别哺乳期的年轻母亲,还得趁午休偷偷溜回家,给孩子喂完奶再返回单位上班。下午下班,又经一番舟车劳顿,直到天大黑才进家门。
那时,城内只有一条南调街,其与原宽约7米的s373黄海线混合而成南调主干路;另有三条呈“丁”字形的横向马路:麻贯路、鸡嘴山路、合作路。早晚空余时间,我喜欢骑自行车瞎转,不到一个小时便走遍整个城区。虽地域狭窄,条件艰苦,但大多数干部职工,夙夜在公,刻苦耐劳,并乐于默默奉献。
光阴荏苒,转眼几十年过去。2006年12月30日,湛江海湾大桥竣工通车;随后,2011年9月,由南三岛企业家捐资建设的南三大桥通车;2014年6月,海东新区成立;2015年7月,广东省第十四届奥林匹克体育场馆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底,海东快线全线竣工;2021年6月,调顺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原双向两车道的南调路,几经改造,现扩建为六车道,两侧还各有2至3米不等的电动车道;区府东南的灯塔路,也从原泥土路建成两车道,再从两车道扩建为现在的六车道,路旁还设有绿荫如盖的人行道。
便利的交通设施,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坡头区逐渐融入海东新区。在原区划地域基础上,海东新区拓展至228平方公里。随着湛江海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一些新的建设单位、项目相继落户海东。如:北部湾高品质“创新园区”、湛江市国家级高新区研发孵化中心、广东医科大学校区、 中国铁路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旧城改造、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市海洋科技产业园等。现在已建成多个城市生活小区,为湛江市一湾两岸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早晨,我喜欢登上城市高处俯瞰:海湾两岸,红树林层层叠叠,水面波光粼粼,船来船往,远方海天相接,鸥飞鹭翔。桥下观海长廊,一辆辆房车,如同一只只从北方飞来的“候鸟”,栖息于海东新区奥体馆一带,在这里度过一个个温暖的冬天。南调路北是南油北苑、海东广场、启达、凯旋湾、华发新城、申蓝宝邸、中科苑、龙湖恩翔、三柏西和力竹兜村民公寓;路南是御品蓝湾、绿地、红星悦海……区一中、一小校区附近,还建起一座集阅览、收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图书馆。
新建的交通道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海湾大道、军港大道、奋勇大道、龙王湾大道、东旺大道、军民路、怡海路、海河南路、海川快线等16条道路相继通车。云湛高速连接南三岛鹭洲大桥拟定于2023年年底通车;广湛高铁和海底隧道建设正密锣紧鼓地推进。
现在,海东城区道路纵横交错,到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逐渐形成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只要走出家门,便可乘坐多路公交车出行。群众办事既省时间也省路费。尤其是,海湾东岸的奥林匹克体育馆、观海长廊、 南调河万里碧道、面积397亩的怡海公园陆续建成,进一步提升湛江海东的知名度,并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旅游观光。
得益于海湾东西两岸交通便利,我常常乘车来回走动。每当傍晚,车上海湾大桥,贴近窗口往东张望,曾经萧条寂寞的海东,到处高楼林立,灯火辉煌。节假日,“奥体馆”广场,更是人头拥挤,水泄不通。那条长5千余米的南调河,在灯光楼影倒映中慢慢流淌;长约4.4千米的南调路,绿树成荫,灯笼高挂,彩旗飘扬。眼前,一座年轻美丽的新城屹立在海湾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