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外闯荡多年,再次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庄,溪水潺潺依旧,炊烟袅袅依旧,老宅里的旧房子却喧嚣不再。
我出生在皖北的农村,离家多年,老宅里的旧房子一直未曾忘却,红砖青瓦,木制门窗,算得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样板房”。
老宅比较大,旧房子后面的空地上,栽有10多棵桃树,下面种着豆角、茄子等蔬菜。每年三四月份,桃树叶还没长出,枝条已布满花芽,渐渐长成花蕾。一场春雨过后,花朵次第开放,粉红娇艳,给老宅和村庄增添了春天的浪漫元素。
之前的北方农村,旧房布局相差无几,周围往往分布着水塘,村口有一条“大道”进出。记得当时,家家户户在门前堆放个麦秸垛,作为柴火。每到生火做饭时,炊烟袅袅,处处弥漫着草木灰的味道。
我家旧房前有块青石碾盘,四周摆着石凳。吃饭时,邻里们习惯性地端着碗围坐在此,边吃边聊,有欢笑,有争执。其间,没吃饱的孩子,会端碗跑到父母前分饭。周围的小鸡跳来跳去,争着抢食,大黄狗昂着头,期待残羹剩饭,尽显那个年代的烟火气。
麦收时节,桃熟杏黄。由于当时没有收割机,都是镰刀割、板车拉,天刚微微亮,田里就到处是弓腰弯背的割麦的村民,汗水浸湿衣衫,紧紧粘在背上,一直到收工。夕阳西下,忙碌一天的村民,继续围坐碾盘旁,开心吃着相似的凉面。虽然佐料多是凉拌黄瓜,但可口自是不言而喻的,一天的疲劳不知不觉消失在笑谈中。
长大后,我到外地读书、工作,妹妹出嫁了,只有父母守着老宅。工作后,多次将父母接到城里,只是没住几天,他们就惦记老宅里的小鸡、小鸭,以及菜园子,总想找些事情忙。也许,早已习惯了农村生活的父母,只有回到老宅,才会变得一身清爽。
今年春天,再次回到老宅,门前碾盘依旧在,热闹却不见踪影。屋后桃花开得正旺,微风细雨中,片片桃花落下,钻进脖子,带来丝丝凉意。光阴飞逝,“繁华”没能抵过世事变迁,旧房开裂、漏水,在风雨中飘摇。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我决心拆除旧房,原地修建新房,让父母更好地安享晚年的同时,守住自己的乡愁,使漂泊的心灵回归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