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想,一座城如果没有老街,便会乏味。可一想到老街的人间烟火岁月沧桑,品味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光阴又似在笑我老之将至了。
阳江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人们现在喜欢津津乐道说着老城的九街十二巷,或许是因为盛世喜欢话旧,又或许是老百姓祈望着要加大老城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力度吧。于我来说,更多是回忆人生之初的感悟。
甜酒巷以前有阳江甜酒卖,现在那里的摊档主要是卖鞋的,可以说成了卖鞋街;走在深深的巷子里再也嗅不上酒香,偶尔会看到几摊卖粽子的,可以嗅到一缕粽香味儿。走到巷子深处转弯进入水埒街,则见到一间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孝则图书馆,据说这里顶峰时(民国初年)藏书20万册,曾是广东四大私立图书馆之一。
扳桂巷、青云路、朗星坊、锦绣街、永福街,这些都是以前大年初一必行的街巷,只因其名字好,当地百姓图其兆意,笑曰“行大运”。书院街有濂溪书院,历史上传说《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到过南恩州讲学,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九街十二巷之外,漠阳江边的渔洲路与西濑对岸,岸边的渔舟栉比鳞次,“渔舟唱晚”别有风情。南恩路是老城主街,连接着九街十二巷大多路口,因阳江古称“恩州”而得名。太傅路因纪念南宋名臣张太傅而得名。青云路口对面是夫子庙(一小),古时祭孔有脚踏青云之说。渔洲路直接通太傅路与南恩路主轴街互相交接,形如十字,又有十字街之称。
历数老阳江的古街老巷,总会被它有趣的名字吸引,比如卜巷街、榕树巷、牛角巷、瓮垌巷、盲婆巷、羊咩巷、高屋巷、丁屋巷。每一个名字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可谓望名而生趣;而我更多感受到了一股乡土味,除了寄托怀旧之情,还夹带着无比的亲切。
每次走进这些老街古巷,在一缕缕清凉之中寻幽怀古,感慨时光的奥秘。走过一条巷子,仿佛走过了一段时光隧道。
在这众多的老街古巷中,我最怀念的就是青云路、南恩路、牛角巷、洲背街、北门街、渔洲路。
阳江人有一种传统习惯,送小孩入学时一般喜欢踏着青云路的青石阶,跨过南恩路入学夫子庙(一小)的。父亲也曾按照当地风俗领着我这样子走过,所以令我记忆尤深。
小时候因为父母亲受到排挤,小孩子也一样分派别,我常会受到势力大那一派的顽童打骂。本来放学出校门口是左转往南恩路回家的,但因为出东门时常会受到追打,我总是急急地往右跑入牛角巷,穿过洲背街、北门街,再绕北山西边小路回家,这样得多走上半个小时路程。父母常常骂我贪玩耽误时间,但我半字不敢说出原因。
后来我常常还会想起,那几条老巷虽然令我有走入生怕的阴影,但是也会带给我不少乐趣。牛角巷细细窄窄,又弯弯曲曲,所以称之为“牛角巷”。洲背街在南恩州府后背,横着一条青石板路,灰光闪闪有着无比的沧桑感;两边青砖瓦房矮矮的,但路面相对宽些,路旁有口古井和石板塘,常会看到挑水和洗涮的妇人。当我穿过了阴暗的牛角巷来到这里,心情总是开放些,好像逃过了敌人的追踪一样。那时喜欢看电影《地道战》,感觉这巷道就是我的地道,也是战胜敌人的法宝。
过了洲背街,不远就是老城之北,过北门街有古桥,当地人叫“北门拱桥”,有时不赶时间我就会走上那里看看。这里有金鸡古渡口,有渔舟穿行芦苇之间。我最喜欢坐在桥头石阶上看穿过桥拱的渔船,船上有小孩,腰系着车胎救生圈。有时我们会互相喊着逗乐,觉得他们是生活在另一个自由的世界之中,看着他们悠悠的随船漂向远方,我会产生无比的羡慕和遐想。后来听说拱桥的河水很深且有旋涡常淹死人,便再也不敢来了。
后来母亲调到渔洲路的机械厂工作,我每天出校门右转走南恩路再左转走渔洲路往母亲的厂里去,偶尔遇上“敌人”,我就直走青云路、扳桂路(曙光路)、新兴路,再穿过大市场走麻濠直接到达渔洲路机械厂。机械厂后面是西濑,岸滩上住着水上人家,渔舟往复,也是我喜欢去玩的地方,每至傍晚熙熙攘攘的,归舟鱼虾满仓。母亲常会领着我去闹市买点什么,也给我孩提时代留下过美好时光。稍长大的时候,我开始喜欢画画,也常会在此写生,路人见状,便常夸赞我是小小关山月。
我很怀念这些小巷道,它留有我孩提的时光,有些美好也有着一丝苦涩;对别的孩子不敢走的小巷,我都走得很熟悉,或者都是被迫出来的结果吧?以至长大后我养成了一种性格:遇上困难多是绕着去解决。别人说我缺少勇气,而我却觉得,像山溪一样绕过阻挡的岩石,才可以长流不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