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既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其过程充满了危险与挑战。回首往事,不禁感叹:难忘当年采药事,踏遍青山人未老。
1979年6月,我分配到大冶中医院药剂科工作。那时,我还是个小伙子,药剂科主任打量着我说,你来得正是时候。我知道,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医药行业正面临着百废待兴的状况,中医药队伍面临后继乏人。我作为进入药剂科的年轻人,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我被分配到炮制室上班,主任对我说,我们医院除了正常上班外,还有采药任务,我们药剂科比其他临床科室任务更繁重。听后,我有点惊讶,我们的中药不都是在中药材公司订购的吗,怎么还要自己采药?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中医院采药有三个意义:一是响应号召,“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通过采药活动,来实践这一号召;二是勤俭办院的需要,通过采药,节约成本,节省开支;三是采药可以降低药品价格,让群众得实惠。
我第一次采药是拉着板车,满城转悠。那时县城并不大,从中医院到大冶师范不到一公里的公路上,两边都是女贞树,主任说要派几个人一起采。我说,不用了,我一个人就行。谁知,沿路的女贞树,都被其他科室的人采过了。虽然还有一些女贞子挂在树梢上,但我也没办法采到。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师范院内有很多女贞子,但进不去,我只得求助于门卫老大爷,好说歹说,终于让我进去。通过一下午的劳动,我采回了满满两麻袋女贞子。像这样一个人拉着板车采药,我还采过益母草、薄荷。采回后,还要根据炮制要求进行炮制。这些从采到制一条龙的流程,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那年冬天,医院要组织5个人到董家口林区采药。我第一个报了名。董家口林区峰峦叠嶂,峭壁林立,古木参天,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董家口距城区约25公里,那时,交通不便,住宿安排在董家口卫生所,当时的卫生所条件也非常简陋。那天,我们5人背着行李和采药工具先是坐客运车到殷祖,后又步行4公里,直到中午时分才到董家口卫生所。所长见我们一下子去了5个人,两手一摊,头一摆,说没房间住。我们只好4个人挤在一个很陈旧的乒乓球桌上,还有一人睡在柴火房里。谁知第二天,大雪封山,想去挖药,却很难找到一些贵重药材了。大雪天,在山上寻来找去,大家还是挖了不少鸡血藤。这一次经历虽然过去四十多年,但去过的几位老同事,讲起来仍记忆犹新。
龙角山也是大冶的一座名山,每年春天“十八拐”更是成为很多年轻人挑战自驾游或徒步爬山观赏映山红的打卡之地。其实,龙角山是盛产中药材的,只是现在鲜为人知了。那些年,搞中药资源普查,钩藤、前胡、天花粉、马兜铃、党参、玉竹、麦冬、百合等名贵药材都被记录在册,我也参与过采集和制作标本。
采药既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其过程充满了危险与挑战。回首往事,不禁感叹:难忘当年采药事,踏遍青山人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