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江,有句口头禅叫“无鸡不成宴”。从清晨的一碗鸡粥,到午餐的白切鸡、盐焗鸡,再到晚餐的砂锅炖鸡、烧鸡……鸡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为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大吉大利。阳江人相信,在重要的日子里,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鸡肴,总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这种对鸡的深厚情感,早已融入阳江人的生活,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文化符号。
阳江人爱吃鸡,不过,有一种“鸡”,只在阳江的中秋节期间才会出现,无论男女老少,纷纷争相抢购,它就是“糖鸡”。“糖鸡”是阳江传统的中秋赏月吉祥物,也是无数“老阳江”的儿时回忆。
从农历八月初十起,阳江城区龙津路便换上了节日盛装,热闹非凡。
当一轮仲秋的明月温柔地照在古老的街巷上,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穿越喧嚣,来到老城区的心脏地带,探寻一只跨越百年的甜蜜传奇——糖鸡,它如同被时光精心雕琢的瑰宝,散发着浓郁的市井烟火气,唤醒了老阳江人心中的中秋记忆。
在这条充满故事的老街上,糖鸡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万民一家,搭起了临时摊档。兄弟姐妹们默契十足,指尖翻飞间,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糖鸡便在热气蒸腾中诞生,它们或红或黄或白,色彩斑斓,形态各异,从雄赳赳的公鸡到憨态可掬的大肚佛,再到寓意吉祥的鲤鱼与灵动的兔子,每一只都承载着节日的喜悦与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据史书记载,这糖鸡的制作技艺,早在清朝时期便已在阳江传承,它不仅是中秋赏月的最佳伴侣,更是承载着祝福与团圆之意的吉祥物。年复一年,这份独特的文化符号,在江城的小小一隅静静绽放,虽小众却独一无二,省内无双。
在民间信仰中,公鸡象征阳刚之气,糖鸡的制作与赠送,便是对家族繁衍兴旺的美好祈愿。当糖鸡与明月相映成趣,那份温馨与甜蜜便化作中秋动人的风景,让每一个品尝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吉祥。
李万民一家四代人薪火相传,用匠心守护这份古老的技艺。每当中秋前夕,他们便如同候鸟归巢,齐聚一堂,清洗模具,浸泡糖水,为即将到来的节日精心准备。那些雕有精致花纹的模具,出自阳江木雕名匠左氏家族之手。岁月悠悠,它们见证了无数糖鸡的诞生与传承。
制作糖鸡的过程,是一场对火候与时间的精准拿捏。粗白糖在铁锅中翻滚,清水与糖交织出甜蜜的序曲,待糖水渐渐起泡,化作晶莹的糖胶,这一过程需耐心守候,不得有丝毫懈怠。李万兴作为家族中的看火高手,紧盯着炉火,不时以清水拂去浮沫,确保糖胶的纯净与完美。
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打糖胶。煮好的糖胶离开炉火,需在凉水的加入与不断地翻打中,精准控制其温度与黏稠度,这是一项全凭经验与手感的技艺。随后,色彩斑斓的糖胶被缓缓倒入模具,几分钟后,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糖鸡便脱模而出,散发诱人的光泽与香气。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阳江街头制作糖鸡的摊位已日渐稀少。但李万民兄弟们,这些平日里散落各地的工匠,每年中秋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这里,用他们的双手与汗水,坚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让这份甜蜜的记忆得以延续。
“十月糖鸡甜到尾”,这不仅是一句流传于老阳江人口中的俗语,更是对这份传统技艺最真挚的赞美。中秋节前夕,许多怀旧的老阳江人都会牵着孩子的手,漫步于旧城区的石板路上,寻找那份熟悉的糖鸡味道,重拾那份难以割舍的中秋记忆。他们相信,未来的日子定能如这糖鸡一般,红红火火,生活也将如蜜糖般甜蜜而美好。
今年中秋节,你是否也来阳江老街买只糖鸡赏月呢?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