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时,我离38岁只差两个月,如果再晚大半年就将打破叔叔保持的家族晚婚记录。
结婚晚带来的好处是遇事较为理性,所以三年没痒,七年也还好。到了第9年甚至迎来一次家庭“中兴”,债务清零,存款突破了80万。可是不久却发生了第一次婚姻危机,我将之命名为“认知危机”。
可能闲则生事,妻子开始关注起朋友圈,发现闺蜜、以前的女同事、女同学过得都比她好,尤其老公都比我强。于是自叹红颜薄命,嫁了我这么个背时鬼。我告诉她,朋友圈当不得真,和某些电商的“卖家秀”差不多。她便说我是阿Q,用精神胜利法自我治愈。
眼看我们离传说中的离婚越来越近。到了婚后第12年,突然一笔理财暴雷,接着一笔投资打了水漂,辛辛苦苦积攒的棺材本,一年之间几乎损失殆尽。这时我的低欲望属性显示出了优势,我用《唐伯虎点秋香》里周星驰的一句台词劝慰妻子,“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这回妻子没说我是阿Q,因为造成损失主责在她。
妻子是个要强的人,不甘心“财去人安乐”。经济压力之下,她放下面子,从昔日的杂志编辑,变身某知名物业公司管家。
仅一年多时间妻子就升了三级,年薪在我们这座城市工薪族中能排中上,远高于以前当编辑。一晃5年过去了,原本知识分子模样的妻子,如今办事风风火火,是个低配版女强人。这种蜕变让我想起了莫泊桑小说《项链》里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人生经历大致如此。
随着经济创伤渐渐修复,妻子的认知水平也在提高。同事比以前多好几倍,业主中什么样的人都有。妻子认识到了“朋友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般而言,展示给别人的生活面貌都开了“美颜滤镜”,其实每个人都不容易。
生活重新归于平静,经过这么多年相互了解,我们对这段婚姻的未来都有了务实的评估。假如一切按照现在的轨迹走,大概率能一起走到其中一人去世。最大的考验在于突发灾难,假如我得了重病,重到要花掉家中大部分积蓄,婚姻或许再次出现危机;假如妻子病重,我应该能做到不惜卖掉房子,借五六年能还上的债……
至于护理病人,我护理过病危父亲105天,照顾家中大小便失禁老狗300天左右,到了最后都面临精神崩溃。我觉得妻子还达不到这种承受能力,所以保重身体极为重要。
如今每天晚饭后,我都会拉着妻子一起去步行,总有邻居夸我们很恩爱,老夫老妻了还“比翼双飞”。我心里明白,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争取晚一些出现重病状况。人性很脆弱,经不起太大的考验。有人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很是不屑,那只是因为他们经历的“大难”不够大。我们不应对自己的人品盲目乐观,最好未雨绸缪尽量预防“大难”临头。
结婚17年被称为“玫瑰婚”,听起来浪漫,其实一点也不浪漫。在婚姻生活中,这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很大程度决定两个人还能一起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