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是近年来最热的形容词。从电影行业到音乐行业,从电子游戏行业到展览会行业等,似乎在任何活动前加上“沉浸式”几个字,这个活动就能成为佳话和热搜。万物皆可沉浸式。
那么什么是沉浸式呢?“沉浸式”这个词,近几年才被网友们所熟知,其实这个概念1975年就被提出了,提出者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被称为“心流之父”的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沉浸的心理状态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例如科学家为了研究某项实验,医生为了进行一台手术,他们此时专心致志,完全进入忘我的状态。还有农民们在收获季节,看到自己的丰收的庄稼,也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而我在钓鱼活动中,也体验了沉浸式的感受。
从字面上来说,“沉浸”,就是鱼钩浸于水下,沉在池底。翻阅字典,“沉浸”注释曰:“(动)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而浮标与沉浸相对应。
浮标在水面,我坐在岸边,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浮标,微风吹起,波光粼粼,浮标也随着飘动,但是那不是鱼吃食的动作。这个时候,只能耐心地等待,十分钟,一刻钟,半个小时过去了,还得等。这种等就是“浸”,就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盯着,关注。
忽然浮标一动,接着向旁边移动,接着浮标沉入水下,这个时候提竿上扬,鱼在水中挣扎,将鱼竿拉弯。这时,如果性急,贸然提竿,鱼竿容易被折断。而且提竿也很有讲究,提早了鱼容易脱钓。提晚了,鱼吃完鱼食,松口跑了。提竿要恰到好处。提竿的瞬间,感觉身体像有一股电流经过,全身毛孔收缩,起鸡皮疙瘩。特别是在经过一场无比紧张刺激和期待的与鱼搏斗后,那种感觉真是乐趣无穷。
从而,我体会到,钓鱼钓的是专注。这种感觉,让我想起来了唐·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反映的就是专注,一心一意,不能受外界干扰“怕得鱼惊不应人”。
显然,钓鱼教会了我专注。钓鱼需要全神贯注地关注鱼钩,一旦有鱼上钩,就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同样,生活中也需要专注,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这种专注是不是沉浸式呢?前面说到的“沉浸式”概念发明人米哈里所说的“心流”就是最好的注释。这就是我从钓鱼中感悟到的“沉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