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钓浅滩,秋钓阴边。”
寒露、霜降之后的晚秋,鱼儿喜欢靠近池塘岸边,深秋多风,那岸上草屑、草籽和昆虫等,纷纷吹落水中。近岸水中,食物丰富,成了鱼儿觅食最佳去处。
池塘岸边,河流近畔,水都较浅,那太阳升起照射下,水温升高,较为温暖,鱼儿有趋温寻暖找食物的习性,正为越冬做最后的营养储备。这时,垂钓者在向阳岸边,首选下钩,就是所说的秋钓边。
此时鱼儿,饱受盛夏苦日后,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更加馋嘴贪吃,易于上钩钓获。早就听说:“春钓浅滩,夏钓潭,秋钓阴边,冬钓阳”,那水畔凉阴之处,鱼儿所需要的食物充沛,吸引着它们纷至沓来。有句钓鱼谚语说“不冷不热钓边边”,说的是秋高气爽时,身心舒服,天气还不够寒冷,所以民间就有“仲秋全天钓边,晚秋中午钓边,逐温找鱼”的说法。还有“一日三迁,早晚遛边”的说法,鱼儿在一天之中,迁动三次,早、晚在近岸边的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深水域休息。
秋钓边的边字,是有讲究的。突出一个“近”字,无论夜钓,还是昼钓,钓手总能与“溜边鱼”不期而遇,比远钓更有渔获。选钓的最佳位置,在伸入水域中间的“铧尖钓位”,两边鱼儿来往游动,铧尖部位就成了近岸的必经鱼路。水下斜坡处,在30~70度之间是最宜的垂钓处,斜坡太陡或太缓,都不符合鱼儿觅食时爱停留的地形需求。还有,水淹农田、复杂地形、生活废水附近,都是鱼食丰富之地,溜边之鱼,自然就多。
秋钓边,首选水草岸边,不仅食物丰富,而且有遮挡,鱼来觅食时,岸边人影和钓竿影子,不会惊扰到鱼儿。鱼在深水,胆大吃食,如果钓明水就要选择浑水,最好是水草地的浑影处。采用正面伸竿垂钓法,效果不佳。为避免人影竿影对鱼儿的影响,最好是采取长竿斜向垂钓的方法。钓点环境要相对安静,鱼才敢于大胆进窝和毫无顾忌地摄饵吞钩,上鱼率就高。有首古诗《小儿垂钓》中有一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那钓边,一定要安静,万万不可惊了鱼儿。
“一秋钓三季”,是说一年三季的垂钓体验,在秋天都有,分别是初秋钓夏季,仲秋钓秋季,晚秋钓春季或冬季,都能体验到三个不同季节的垂钓乐趣。也有谚语:“春钓阳,夏钓雨,秋钓全天,冬钓午”,那秋钓边,不仅有三季之美,也有全天候垂钓的乐趣与收获。
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而纪晓岚《钓鱼绝句》:“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都是秋边钓的观景图,一个唱和,一个半仙式的癫狂呼笑,那“钓”与“占”的一字之差,区别就在于身临其境与心思之地。王维《山居秋暝》的“莲动下渔舟”,写景中充满情趣和风情。杜甫《秋兴八首》的“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在国家残破的秋江清冷之时,鱼龙寂寞,身世凄苦,怀想沉思。“金风飒飒,鱼肥水清,静坐凝视,胜似练功”,这闲适静思,美在其中,那秋钓边的惬意,也似乎若隐若现。
谚语说,“秋雨寒潭水更清,钓竿袅袅一丝轻”,那秋边钓,真是很惬意。五代和凝的《渔父》词里也写道:“白芷汀寒立鹭鸶,草风轻剪浪花时。烟幕幕,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函相》也有:“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说的此类襟怀,云淡风轻,意绪万千。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子陵钓鱼,自得其乐”,一个是钓人,一个是钓自己,那岸上的钓者,同样成了千古美谈。而我更喜欢李白《海上钓鳌客》之意:“以风流为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此引用为秋钓边的意趣,让我的思想和灵魂,变得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