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乡供销社就在我们村头,我每次去供销社打酱油,都会到卖点心的柜台瞄一眼,饱饱眼福,顺便闻闻点心味儿。
中秋节的味儿,就是先从供销社的点心柜台传出来的,什么时候看到供销社的柜台上摆上月饼了,中秋节就快到了。
那时供销社只卖苏式酥皮月饼,五仁馅的,有包好的月饼,一包八个,上面还压了一块红纸,写着“月饼”两个字,也有散称的月饼,想买几个买几个。
供销社进了月饼,我看到后就回家告诉我妈,我妈总要等到中秋节过后,才去买,因为月饼是时令食品,过了中秋节价格便断崖式下滑。所以,我小时候我家的月饼总在中秋节之后吃。
我不喜欢吃酥皮月饼,皮和馅都不喜欢,但两个哥哥喜欢吃,连酥皮掉到纸上的碎末儿都不放过,要用舌头舔干净。
我妈去供销社买一包月饼,然后再给我称两块桃酥,算是对我中秋节不吃月饼的弥补。
所以,我对中秋节月饼的期盼,一点不比俩哥哥少,吃月饼的时刻,也是我吃桃酥入口之时。
邻居翠花婶家孩子多,劳力少,年年欠生产队里的钱,她家中秋节不买月饼,她都是自己做“月饼”。她做的“月饼”其实是小号的糖火烧,看外形和月饼般大,味道却大相径庭。
我妈买了月饼回家,便差使我哥去给翠花婶家送两个月饼,翠花婶会再塞我哥俩糖火烧。
翠花婶家的妮儿来找我玩,我也会分一块桃酥给她,因为我认为,她家的糖火烧比月饼好吃多了,我家不能白赚人家便宜。
后来,我们村有了村办企业,种地由主业变成副业,农民的生活条件渐渐好转。我妈再也不用过了中秋节去供销社买月饼了,因为中秋节前一天,厂里的职工每人会分两包月饼。
翠花婶两口子都在村办企业上班,她家中秋节分四包月饼,我家只有我爸在厂子上班,这次,轮到她家送我家月饼了。
村办企业效益越来越好,企业越做越大,村里有了钱,中秋节村民也开始发福利,每人两包月饼。
村民分的月饼加上企业职工分的月饼,家家月饼泛滥成灾,于是每到中秋节,我妈便开始走亲访友,将月饼分发出去。
我上初中那年,我叔去广州出差回来,送给我一盒广式月饼。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月饼不是只有酥皮五仁馅的。我喜欢吃广式月饼,从皮到馅都喜欢。我之蜜糖彼之砒霜,我喜欢的,俩哥哥不喜欢,那盒广式月饼都便宜了我一人,那个中秋我真正过上了“月饼节”。
随着物流越来越发达,我们这里超市也卖广式月饼,月饼提前半月就开始造势,中秋的气氛提前拉满,月饼也早中秋节一步摆上餐桌。村领导、厂领导也顺势而行,既然月饼不再是稀罕物,中秋节不再分月饼,改为分鱼、油、米、面。
我29岁那年,去北京学化妆,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一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女孩,中秋节前她妈从家乡给她寄来三盒奶豆腐月饼,让她分给同学尝尝。她本打算中秋节那天请大家吃,结果地下室太潮,那天月饼打开时,已经长毛了。
月饼虽然不能吃了,但这跨越一千多公里,翻山越岭而来的月饼,还是让我们吃了个情义满满。
网购时代开启后,全国各地的特产都可以买到,我终于通过网购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奶豆腐月饼。京式、广式、苏式、港式、滇式、潮式、闽式、晋式、秦式、徽式、衢式、琼式、台式……各地月饼皆可一“网”打尽。
月饼也不再限于中秋节前卖,一年之中,哪天都可以从网上下单购买。中秋节不再是吃月饼的专属节日,但我依然期盼中秋,期盼团圆,借节日问候亲朋,互送祝福。生活越过越好,节日的“食”味减淡,亲情、友情、人情味道却依然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