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北流城区多条主干道两侧挂起了一串串红红的灯笼,将街道装扮得无比靓丽,浓郁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看着这一幕,那些过年的往事在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小时候,我特别盼望过年,因为那时会有漂亮的衣服穿,有美味的食物,还可以出去玩、收到红包。往往一到腊月,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望年快点来到。对于我们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他们的态度令年幼的我感到困惑。直到成家后,我才完全理解。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过年意味着开支多了,年岁也长了,光阴似箭呀!
过了腊月初八,家家开始忙年,买新衣、办年货。购置器用,添新碗筷,寓意增添人口,人丁兴旺;羹肴备鸡、鱼,意求年年大吉,连年有余。蒸年糕,以借“年高”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年糕,我们家里也叫“大笼助”,蒸着吃软糯香甜,煎着吃外酥里嫩,可香了。
腊月廿三是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自这天起,家家择晴日进行年终大扫除,俗称“扫屋”,将居室内外和家什用具洗刷、清扫一新,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扫出门。
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浓厚的一天了。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而贴春联,是年味的展现。到了除夕那一天,家家户户都拿出备好的红春联,贴在自家大门上,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更重要的是以美好文字来抒发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春联的时候,都是分工合作,我和弟弟比赛着把浆糊刷在春联上,递给父亲。贴好横批后,父亲在梯子上问我们姐弟俩,贴歪了没,等我们说正了,他才从梯子上下来审视一番。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贴福字和红纸了,即所谓的“利是”,贴利是得费不少时间,这样,母亲就不会再喊我在厨房洗洗涮涮。房间门口、谷仓、猪舍牛栏、床铺、门前那些龙眼树和荔枝树等,甚至水缸都贴上利是,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米食充足,诸事顺顺利利。
下午两三点,就可以祭祖了。各家拿猪、鸡、发糕等贡品去宗祠祭祖先,然后烧纸钱、放鞭炮。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那原汁原味鲜美的白切鸡,一年也就吃那么三几回。吃团圆饭时,不能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吃罢团圆饭,我们小孩要洗母亲精心准备好的“香香水”澡,穿新衣。所谓的“香香水”,是用黄皮叶、柚子叶、杨桃叶、竹叶子等一起煲的水,意味着用来洗澡可以辟邪、祈福,去一年霉运。
母亲格外忙碌,往往是最后一个洗澡的人,因为她还有重大的任务没完成,那就是包粽子。母亲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绿豆、五花肉等食材搬到堂屋,在煮过粽叶的清香气中,一双巧手飞快地一折一卷,再绑上绳子,有棱有角的粽子飞落进大锅里。用木棒硬柴煮上几个小时,顿时,粽叶的原始清香,以及米豆肉混合起来的味道,袅袅地从每家每户的窗棂间飘逸而出,馋得正在看春晚的我们,左顾右盼,就想一尝为快。
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灯火通明,叫“点岁火”,连牛栏鸡舍也不例外。那给人希望的万家灯火,似乎最懂得人间烟火的情愫,门前红红的灯笼照耀着人们生活的幸福味道,通透明了,仿佛贯穿了古今。
热闹而忙碌的除夕很快过去,在鞭炮声中,大年初一到了。期盼、欢喜在村头巷尾氤氲。我们给自家的长辈拜年问安,说“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压岁钱往往是1元、2元、5元。拿着压岁钱,我心里乐开了花,兴奋的心情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
初二起,村民开始走亲戚拜年了。木棉村一直聚集在一起玩耍嬉戏的孩童们早就知道,年初二是要去外婆家的,这是拜年要走的第一家。儿时的我,很珍爱自己的新年衣服,稍有一点泥污溅上,就赶紧擦掉,因为我清楚,新衣服仅有一身,走亲戚拜年一定要穿戴崭新衣服的。
那时候,因为母亲兄弟姐妹多,要准备的年货也不少,父亲就用嘉陵摩托车把用箱子装好的拜年礼物送到外婆家。而母亲则骑自行车载上我和弟弟,从家里出发,经过邱屋、梁屋、邹屋,那条弯曲不好走的土路就将我们引到了外婆家,那个给我亲昵,叫我倍感温暖的乡村人家。
记忆中的年大都是在下雨。雨后,从邱屋到梁屋那段路特别难走,路上有深深浅浅的水窝子,小石头在水里被盖住了。而没水的路面又特别容易打滑。母亲紧紧抓住车把,小心翼翼地骑着自行车,生怕一个不留神摔倒在路面上,我坐在后面紧紧地抓着她的衣服,哪怕披着雨衣,从颠簸摇晃着的车子,都能感觉到母亲的紧张。我担忧着母亲,怕摔跤,也担心新衣服被弄脏了。终于到了干爽一点的路面,母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现在,只要你想,白切鸡、粽子可以天天吃。不管什么稀奇的食物,在平常的日子里都能吃上了。许多乡村的小路变成了混凝土道路,汽车也早已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那些年,拜年路上的雨里行车,一步一滑的艰辛,还有关于年的记忆等情景,时常映现在我的脑海里,为我怀恋童年的缱绻情愫增添了丰富的年的画面感。
外公外婆相继故去,就剩下几间他们住过的孤零零的空房子,院子里满是枯萎的野草和厚厚的落叶,萧疏而荒凉。每到过年,想到他们,有欢喜,也有无限伤感,更怀念过去的日子。
和母亲一起走在去外婆家拜年路上的情境,更是使我常咀嚼其中的酸辣苦甜。我童年的脚步,一直在丈量着亲情与梦想的距离。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支撑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前行。
陈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