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孩儿望过年。”小时候过年,有太多难忘的记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些年的除夕夜,在邻居家的堂屋,左邻右舍一起围着火塘看春晚的往事。
那时候,村里有电视的人家非常少,更别提彩电。但是,隔壁建中叔家不仅有电视,还是一台21英寸的大彩电。在那个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非常贫瘠的年代,建中叔家每天晚上都特别热闹,除夕那天晚上更是如此。
记忆中,每年除夕那天上午,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写春联、贴春联,贴好春联就吃年饭。年饭吃的什么,早已经忘了。只记得吃过年饭,大人忙着收拾,准备第二天大年初一的饭菜。而我们吃过饭后小嘴一抹,匆匆忙忙洗漱后,就跑到建中叔家看电视去了。
离晚会开始的时间还早,建中叔家堂屋里的火塘已经架上树蔸,燃起熊熊的柴火。他家的爷爷奶奶已经把家里的板凳和小木椅都搬到火塘边,还端出一大盘瓜子、花生放在堂屋,见到我们这些孩子进来看电视,又忙不迭地抓起一把花生、瓜子塞到我们的外衣口袋。我们吃着爷爷奶奶给的零食,坐在火塘旁安静地等着春晚开始。《新闻联播》开始了,来看电视的乡亲越来越多,不一会儿,火塘四周或坐着或站着、挨挨挤挤地来了一屋子人。大家一边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新闻,一边嗑着瓜子聊着天。
终于到了八点钟!随着电视里传来欢快的歌舞,人们顿时安静许多。可能当时太小,不太喜欢听主持人说的那一番热情洋溢的祝福词,却总舍不得错过小品、相声和歌舞,所以总会趁着这个时候赶紧跑出去上个厕所,再急匆匆跑回来,生怕错过了精彩的节目。而每到相声或者小品表演时,屋里就会时不时传来哄堂大笑。直到那个小品或相声已经结束,下一个节目如果不太吸引人,大家还会意犹未尽地谈论着那个小品或者相声的笑点。或者哪个孩子惟妙惟肖地模仿一句,又让大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记忆最深的是1988年的除夕,转眼到了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春晚也进入高潮,零点过后是非常喜庆欢乐的歌舞节目,有几个年龄大的乡亲已经起身准备回家了。突然电视机屏幕下方出现一条滚动字幕,大致意思是,春晚结束后,将播出《西游记》之《大战红孩儿》。看到这条字幕,满屋子的人顿时沸腾了,几个已经打瞌睡的孩子也睡意全无,高兴地从凳子上跳起来欢呼。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后来村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越来越多。不记得从哪年开始,乡亲们不再围着火塘一起看春晚,而是关上门,在自己家里守岁看电视。如果不是亲朋好友,除夕夜也不会互相串门。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当下人们的娱乐方式早已不限于看电视。然而,每到春节,我就无比怀想那些年和乡亲们一起围着火塘看春晚的情景:农家院子的电视里,演员们载歌载舞欢庆春节;电视机前,辛苦劳累了一整年的乡亲们,坐在火塘旁喜笑颜开欣赏着。柴火映得大家的脸庞红彤彤的,欢笑声余音绕梁,令人难忘。
汪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