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闲下来,一个人静静发呆时,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那红红的灶火,至今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那时候,农村生活还颇为艰辛,腊月廿三后几天,大人们还不能停歇下来,还要努力为过上一个稍微宽裕的年而奔忙。直至年三十前两天,爸妈才真正歇下来,开始准备年货。爸爸准备肉、祭祀用品等。妈妈就为年三十晚上蒸糯米糍而忙碌。而我呢,就去村边的竹林捡些竹壳回来,作为蒸糯米糍的柴火。
年三十下午两点左右,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了,一家人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灶火是由父亲点燃的,我负责加柴火。灶火点燃后,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开始了。
听着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看着厨房里蒸汽升腾,闻着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鸡汤香味,我的心情,也随之兴奋起来,想着很快吃上丰盛的年夜饭,往灶里添木柴更积极了。
鸡煮好后,大人小孩都会去拜神。我记得当时母亲还会虔诚地念念有词,祈请众神祇护佑家人来年健康顺利。
众神吃好了,就轮到我们吃了。那时的年夜饭很简单,一只鸡,一大碗扣肉,两碟豆腐酿。我家兄妹多,这些,让我吃得不过瘾。我还是比较期待晚上在厨房守夜时蒸的糯米糍。
吃了年夜饭后,哥哥们都会到村里看电影,而我却不去,陪母亲在厨房里制作糯米糍。
其实,我陪母亲在厨房,并不完全是为了抢先吃糯米糍。
我喜欢听母亲的唠叨,听母亲讲故事。母亲终日操劳,平日里很少有时间和儿女坐在一起聊天,更别说讲故事了。此时此刻,我坐在灶前,往灶里添加我捡回来的竹壳,看着竹壳被灵动的火焰一点点吞噬,啪啪的响声不停在灶里回响,我有时竟然会听得痴了,忘记了加柴火。母亲见了,会嗔怪一声,我才如梦初醒,用火钳夹起厚厚一叠竹壳,塞进灶里。这时,像炒豆子般炸裂的声音就会绵绵不绝地从灶里飘出,红色的火焰似乎不再受困于灶膛,纷纷绽着笑脸涌出灶口,灶前跳跃着喜庆的火苗,一瞬间,整个厨房都被映衬得红彤彤的,母亲也愈发变得慈祥,揉米团的动作也更加轻快顺畅。
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柴火灶,既环保又省事。虽然家里也有天然气,但母亲做糍粑还是喜欢用灶火烧柴蒸,寓意新年红红火火。灶火不断,母亲讲的故事就没有停。听着母亲讲述古老的故事,糯米糍慢慢蒸出甜糯香的味道,这是一种幸福的味道,一直延续到今天,不曾轻淡。
莫耀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