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都是有故事的,灵乡老街也不例外。
如果有人认为灵乡老街仅仅指老大金路两旁的范围,那是不准确的。真正的老街,应该涵盖原武钢灵乡铁矿一带。
从繁华的灵乡街口往原灵乡铁矿方向横穿,密集的人流逐渐减少,两旁的建筑画风和外面截然不同。大金路两旁的高楼大厦在这里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居民楼,纵横阡陌间都是四五层高,外墙一律漆成黄色,掩映在高大翠绿的樟树丛中。我知道,这应是灵乡老街了。
老街主干道已经刷黑,其它路面铺着吸水地砖。早上,晨跑的人并不多,慢走的人却不少。见面的老人不停地打着招呼,说着矿区人特有的方言,话语中夹着类似武汉话和普通话口音。好吃街一带,应该是老街最热闹的,包子、馍馍、面窝、豆浆、稀饭,各种面食,一应俱全。过早的人,有的说着灵乡地道方言,有的说着矿区方言,还有极少数人说着普通话。别具特色的语言,显示了老街周边群众已经深度融合到一起。
现在的灵乡老街,徜徉在悠然的慢生活中。作为历史悠久的矿业重镇,实在难能可贵。午后,是老街最为静谧的时候,偶有几个老人在树下对弈,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候,连一向聒噪的鸟儿都不愿前来打搅。在老街,很少见到年轻人。武钢灵乡铁矿关停后,一部分人回到了武汉及其他矿区,一部分人“居休”分流,外出创业。剩下的,除了少数留守人员,更多的是那些退休的老人。这些年,灵乡镇区建设不断提档升级,空气质量越来越好。退休老人在灵乡工作了一辈子,谁还愿意离开这片沃土呢。
灵乡是全国文明镇,镇区范围并不大,老街可以说是镇中之镇,也可以说是镇中之市。
1958年,镇区成立武钢灵乡铁矿。一时间,气势恢宏的灵乡铁矿办公楼建起来了,灵乡铁矿子弟学校和铁矿子弟幼儿园建起来了,电影院和灯光球场建起来了,黄石金花大酒店灵乡店建起来了。一时间,成千上万天南地北的矿山人来到灵乡,一头扎进这片沃土,为我国的钢铁事业建功立业。一时间,灵乡铁矿发展风头正劲。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如今,大多数矿山人已远去,只留下一栋栋居民楼和矿山遗迹还在唱着旧日歌谣。
游走于一栋栋老式建筑,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与喧嚣。矿井里,机器轰鸣,工人在忙着生产。傍晚时分,灯光球场里年轻人精神抖擞,正在进行篮球友谊赛。夜半时分,好吃街上吃夜宵的人还流连忘返……
前几天,去原灵乡铁矿子弟学校看望一个朋友。时值傍晚,路过一条老街,有点类似20世纪90年代初的汉正街。一个个铺面,里面囤货,门口摆摊。卖菜的、卖服装的、卖日用百货的,一应俱全。街上往来的人不多,比较安静。一临街杂货铺,门口摆着一小方桌,两位老人相向而坐。70多岁的老大爷,身体较为硬朗,古铜色脸庞,一看便是钢铁工人出身。下巴胡子拉碴,根根扎人。他捧着海碗,向坐在对面的老奶奶碗中不停地夹着面条,眼晴紧紧盯着老奶奶的碗,似乎在央求对方不要把碗缩回去。老奶奶嘴巴动了动,脸上充满慈爱和幸福,即便没有说出声来,我也能够想象出说的内容:“你忙了一天,你吃吧,我的够多了。”桌子上的菜品很简单,一碗青莱,一碟花生米,却不能阻止两位老人之间的浓浓爱意。
我拿出手机拍下这一温馨画面。有时候,好的画面可以留在眼里,也可以刻在心里。
往前走几步,又是一个临街店面,也是一方小桌子,一个三口之家正在吃晚饭。丈夫夹起一块肉,送到妻子碗中。孩子见状,也往妈妈碗里夹了一块肉。女子嫣然一笑,幸福溢满心头。
这个傍晚,老街处处充满爱。
一同事告诉我,武钢灵乡铁矿关停后,人员分流,铁矿医院一名陈姓员工到武汉开诊所,在武汉安了家。新冠疫情爆发后,又到杭州一家医院干了两年。到了天命之年,他又说服爱人和孩子,要回灵乡老街开诊所,说是退休的那些老伙伴们离不开他。其实,从小在灵乡长大,他离不开这片故土,离不开他热恋的故乡。
再次行走在灵乡老街,鞋底贴在吸水地砖上,极为稳实。那地砖古朴、典雅,更有一份历史的厚重。在这里,迈出的每一步,都可以感受灵乡过去的脉动,又可以对接灵乡光辉灿烂的未来。
作者:张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