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上古时代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在宋代,腊八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更是文人墨客争相咏颂的对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窥见宋代腊八节的景象与风俗。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这是宋代赵万年的《腊八危家饷粥有感》:襄阳城外敌军压境,在乱箭和垒石下仍然死守城墙。如果不是喝到腊八粥,哪里知道今日是腊八节!此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中人们命运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宋代汪莘的《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描绘了腊八节时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篮舆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汪莘的这首词中“溪光不尽,山翠无穷”展现了腊八时节的山水之美,而“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则细腻地描绘了冬日里的生机。词人以“夜窗雪阵,晓枕云峰”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腊八节雪景的喜爱,最后以“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闲适心情。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这是苏轼的《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苏轼的这首词作于黄州腊八日,词中“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描绘了腊八节时的宗教活动,烘暖的香阁与轻寒的浴佛天,形成了一种对比,展现了腊八节的宗教氛围。而“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则流露出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腊八节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时刻。
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腊月风和意已春”表现了腊八节时气候的温和,而“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则细腻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气息。诗的最后两句“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则传达了腊八节时人们互赠腊八粥的风俗,以及节日带来的新鲜感。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腊八粥已作为相互馈赠的佳品,颇受人们的喜爱。
从宋代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腊八节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更是人们情感交流和人文情怀的载体。诗人通过各自的笔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美好。
魏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