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就对各式各样、姿态迥异的石头感兴趣,觉得它们妙趣天然,美轮美奂,让人怦然心动。于是,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捡一些石头回来做纪念。
闲暇之余,会到附近的山川、河流,或者湖边走走看看,除了放松心情,欣赏风景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去捡一两块心仪的石头。记得有一年出差,忙完工作后,就到附近的丹江口水库观光,路过一条小溪,溪流弯弯,无比清澈,而最让我欢喜的还是散落在水中的石头。其中有一种是天青色的,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浸泡在清澈的溪水里,发出一种迷幻的幽青的光,忽然间脑海就回荡起周杰伦的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仿佛被爱神之箭击中一样,迫不及待地跳进水中,与这些石头来一个亲密接触。这些石头石质细腻,如同婴儿的皮肤,光亮细滑。每一块都让我爱不释手,左挑右挑,最后选择了一块扁平的,长方形的搬起来放到车上。因为有十多斤重,为了把它带回来,我还专门卖了一辆手拉车。如今,它安静地躺在我的院子里,无声的陪伴着我。如果在它身上洒一些水或者一到下雨天,它那迷幻的天青色又出现在眼前,自然而然地让我回味起那段美妙快乐的旅程。
假期出外旅游,寻找心仪的石头一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十年前和家人到张家界,从天子山下来之后,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太阳已逐渐西斜,山风吹来,多了几丝凉意。我们沿着下山的小路愉快地走着,忽然间,潺潺流水声从耳边传来,紧走几步,转过一个弯,盈盈的波光立即映入眼帘。哦,原来是一条小溪,走近一看,溪流清澈见底,不少近乎透明的小鱼畅游其中,河床满是各式各样的石头,一种喜悦瞬间从心底流过,手忙脚乱地脱鞋走进水中,拿起一块小石头,仔细端详,希望有“大收获”。可是,谈何容易,这里的石头不是分量太重,就是石质疏松,不是形状普通就是颜色一般,只好拿起头石看一看,的确不满意,又放下。就这样,顺着溪流不停重复着拿起、放下、拿起、放下的动作,慢慢的前进着。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入手一块石头,个头不大,可分量很沉,拿起来细看,颜色和形状与其他石头完全不同,赭红色,形状方中带圆,条状,简直就是一座典型的张家界奇峰的缩影,只是少了一棵松树,喜出望外间,赶紧上岸,收进囊中,生怕别人来抢。拿回家之后,给岳父欣赏,他也非常喜欢。于是,我们商量后给这块石头起了一个名字,叫“张家界”。我选择比较平的一面用毛笔写上“张家界”三个字,岳父找了工具来刻字,刻完后,还上了漆,怀着小喜悦的心情共同制作了一个盆景,并把这块“奇石”放到最合适的位置,盆景完成之后,颇有几分张家界风景区的样子,我们都有点爱不释手。高兴之余,还商量着今后多一点制作这样的盆景,自己欣赏外,还可以送给朋友,多雅致!这是我和多才多艺的他合作的第一件盆景,也是唯一的一件。如今这件盆景摆放在院子最醒目的位置,绽放着迷人的光华。
时光流逝,对石头的喜爱与日俱增,每一次出远门,如果不带一块石头回来,就算事情办得再完美,看到的风景再漂亮,吃到的美食再无与伦比,都好象没出过门似的,妻子就打趣说,你简直就是“石痴”。
呵呵,对于石头,我只是痴迷,却未着魔。随缘遇见,深情相拥,如此就好!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捡一些当地的石头回来做纪念,有些朋友会问我,石头究竟有什么价值呢?石头并没有真正的价值,他是一个地方最好的纪念,有钱也买不到的,我说。”
宋朝书法大师米芾一生都痴迷于奇石。他喜欢奇石,简直到了如醉如痴、如颠如狂的的地步,故有“米颠”的戏称,而“米芾拜石”的故事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一次,他新任职无为州,初入州署,发现院内立着一块大石,形状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当吾拜。”于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可见其痴迷程度,非常人可比。
我虽然不能与米芾的痴迷相提并论,但捡石头的习惯却从未间断,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石头的喜爱的都不曾稍减,于是乎,院子里的石头是越来越多了。有些造型奇特的,便配上底座,拿回屋里当摆件,增加艺术趣味,还有一些长条形的,我便拿来当纸镇,写字时看着它们,似乎对书法要有“金石味”也大有裨益。然而,大量的还是用来制作小盆景,给它找到最好位置,展示最好的神韵,并与花草树木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喜爱石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相信会一直坚持下去。我有一个愿望,希望在院子里搭一个架子来专门存放从各地收集回来的石头,打造一个“微型石馆”,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会请他们过来欣赏,并分享每一块石头的故事和感悟。
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让我和这些沾满山川河流的灵气的石头遇见和结缘,并有幸把它们请回来。有了它们的加持,我的院子越发灵秀起来,正所谓“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安”。每当下班回来,看到这些精心请回来的“朋友”,工作了一天的辛劳,便消失的无影无踪,瞬间愉悦起来!
因为喜爱石头,让我的人生受益颇多,正是受到石头的熏陶,我的性格越来越坚强,总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作者: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