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瓷,是品时光,品岁月,亦是品人生。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之中,让心情沉淀下来,让情绪平和下来,便是生命之泉一种永恒的舒展与流淌。
喜欢瓷器是在很多年以前。那时候我还小,贫瘠的年代,任何一种色彩都是眼中的至美,都是心底的崇拜。于是,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去山上“寻宝”:春风过后,山上总会有一些裸露出来的瓷片,或者是打碎的瓷杯,或者是摔破的瓷碗,五颜六色的,形状各异,煞是好看。捡拾回来之后,清洗干净,摆在窗台上,呵护着,积攒着,几年下来,老屋的一角已经成为我的“瓷器博物馆”。一直到现在,每每回到故乡,都会打开那个古老的木柜,看着那一柜子的“宝贝”,很多美好的回忆便翻江倒海般一起涌上脑海。
在漫长而璀璨的历史长河里,陶瓷早已成为“国之重器”,承载着历代文人的理想与情志。瓷光熠熠,既彰显着我们这个国度的古老与文明,又弘扬着中国五千年文化史的灵韵与风雅。有诗云:“瓷碗品茶,得山水幽韵;瓷杯饮酒,寄豪迈意兴;瓷炉焚香,通如是清境;瓷瓶插花,显天地生机……”这些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的瓷器,实在是中华文明永远叙述不完、展示不尽的瑰宝。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尤其是宋瓷之美,“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令人总会情不自禁地将灵魂与身体分离,在无数个午夜梦回里,穿越到宋朝的天空。那云,是工匠手中的釉色吗?那釉色,是帝王袖口的层云吗?从宋瓷到清三代,中国瓷业的兴衰起落、传承断裂尽收《瓷器里的文明碎片》一书之中。于是,当夜幕降临,星星点灯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拿起景德镇的青花瓷茶壶和茶杯,坐在柔和的灯光下,一边翻看着这本书,一边品茗赏瓷。无论是青白瓷,还是青花瓷,无论是钧窑,还是珐琅彩,它们在阳光下,在灯光下,在星光下所给人的视觉享受和感官享受,是截然不同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你,早已不再是你,而是历史,是回忆,是传承,是记载。
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有人形容其为“青如天,面如玉,蝉如翼,辰星稀。”古语亦云:“家有万贯,不如汝窑一片。”以至于有一次在省博物馆中,我竟站在一方汝瓷的橱窗前,长达一小时之久。那古朴大方的造型,那独特的色泽,“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实在是一点都不为过。既有“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静逸之美,又有“千峰碧波翠色来”的神奇之妙。那次,我是把汝瓷之美妙尽收眼底心底,完完全全融进骨子里之后,才离开的。
友人曾送我一套宋代定窑瓷器,黑色。我如获至宝般置于书房显耀位置。定窑瓷器,黑色要较白色更为难得和珍贵。《格古要论》中记载:“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几经翻书查阅资料得知,纯粹的黑定烧成温度只在几摄氏度之间,温度高了会变成紫色,而温度低了又会烧不成熟。可见黑定烧制之难,可见定窑瓷器之贵。友人还告诉我说,此瓷器可澄清水质,增加水中微元素含量。我毕恭毕敬地笑纳,其实,我又如何舍得使用呢?只能将其奉于高阁之上,用以静心品味,欣赏,珍藏。
品瓷,不仅仅是玩味瓷器的形色之美,更是品味历史文化的绵延之境。那光滑的触感,每一次都像长了翅膀的月光一样倾泻而来,落在手上,心上。
作者:程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