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耕牛迅速下田犁地。第二天队长排工,女的拔慈姑秧子,男的下肥整田,干到傍晚,昨天的稻田里已栽上了一片晚水慈姑秧子。
在那以粮为纲,结构单一,物资匮乏的年代,生产队所有耕地只能种粮食,是不能种其它作物的。
家乡有种水生作物慈姑的传统,生产队长为了增加一点社员们的食物来源,想方设法在早稻收割后种点晚水(茬)慈姑。
村庄小河对面是一方早稻田,栽的品种是叫“矮脚南特号”早稻。大伏天到了,生产队栽秧薅草的农活都忙得差不多了,在这高温天气里,大家都歇伏了。妇女们忙着家里家外洗洗晒晒,男人们上午趁早凉干些农活,中午天热乘凉休息。
眼看伏天快过了,对河的早稻也黄熟了,虽然天气还很热,大家还是盼它早点成熟,因为家中存粮不多了,不少人家将生小麦和水磨成糊状下锅煮面糊糊充饥。
过了两天队长发话了,明天女劳力开镰割稻,男劳力挑把,请大家做好准备。第二天一早大家不请自来,十几个割稻手一字排开下田割稻。一个上午这块靠近河边的六亩稻田便收割完毕,中午时分男劳力将全田稻把装了三大船,靠在场头边,下午放场脱粒。
三头耕牛迅速下田犁地。第二天队长排工,女的拔慈姑秧子,男的下肥整田,干到傍晚,昨天的稻田里已栽上了一片晚水慈姑秧子。天气热农活干得很累,大家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怨言的,但是队长安排的只能服从。
队长是个有心人,按照当时的政策,生产队集体土地除了按品种布局,种早、中、晚稻,是不能种其它作物的。而所收的粮食是国家规定的统购物资,按照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三者关系次序安排,生产队没有产品支配权。而慈姑是副业产品,由生产队自由支配。它是我们这里的传统水生作物,种植产量高,又是粮、菜兼用的食物,在早稻收获后抢栽一季晚水慈姑,完全是为本队社员着想。
慈姑田选在紧靠村庄,是为了管理方便,在它生长过程中,安排几个老年妇女薅薅草,捺捺叶,适时施肥、灌水,虽然是晚茬栽的,但长势不错。
春节快到了,队长安排,趁这几天天气晴好,除了罱泥积肥专业队外,其余男女劳力一律下田扒慈姑。扒慈姑是个苦差事,初冬季节,田里结着薄冰,北风虽不大,还是觉得有些刺骨的冷,人们穿着胶鞋来到慈姑田里,岔开双腿,弯腰伸开双手插入烂泥中,双手用力向后一翻,便扒开第一层泥土,再向下扒第二层,直到十五厘米以下的板土层,掀开后看见慈姑白白净净地躺在土层中,那时也很高兴。将它捧起放在桶里后,满满的收获感,很多人在一起干,很起劲,大家你追我赶地向前扒,也就忘掉了寒冷和疲劳,就这样经过几天劳作,一块大田的慈姑扒完了,生产队仓库里添了一个高高大大的泥慈姑屯。
这六亩田收了一万多斤慈姑,不但丰富了社员们春节期间餐桌,春节还运到丁沟市场出售部分,以解决生产队集体春季部分生产费用,这时大家才体会到队长当家人的良苦用心。
■ 吴寿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