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村,我并不陌生。我出生在农村,无数次看过田里抽穗的水稻,吃过溪边俏皮的野果,踩过路上干瘪的牛粪……那些朴素的过往,像过塑的照片,一帧一帧,印在脑海,不曾泛黄。
小时候的农村,人多、活多,人情味也多,说它温情热闹,一点都不过分。上世纪80年代后,大部分青壮年选择离开农村,纷纷投到城市的怀抱,乡村成了开过的花,逐渐凋零。庆幸的是,近几年乡村又发生了变化,让人心生欢喜。
最亮眼的改变属村居环境。
高洞村是阳东区大沟镇的一条小村子。过去,村子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垃圾随地可见。时隔多年,当我再次见到它,发现垃圾没有了,杂草也没有了,村前池塘种着荷花养着家鱼,村后小路环着草坪绕着凉亭,一百多棵苍劲的香樟树连接成园,人在树下,如在林中。这里,活脱脱一个世外桃源!
在阳江,像高洞村这样的村子数不胜数,春湾镇花坪石村、双捷镇茶水村、上洋镇白石村、闸坡镇观堂村、平冈镇良朝村……每条村子都披了新装,换了新颜。若要问是哪个心灵手巧的美容师给它们扮靓梳妆?答案是当地政府、村两委干部、广大村民和外出乡贤。是他们上下一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的号召,大刀阔斧去干事,才有了今天焕然一新的一条条村子。
我有一位女同学,个子不高,眼睛很大,她婚后回到家乡,主动承包近百亩丢荒田种植水稻,全程进行机械化耕作:插秧时用插秧机,施肥杀虫时用无人机,收割水稻时用收割机……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一丝传统农妇“脸黑”“身壮”的土标签。相反,她举止大方,时尚干练,浑身上下散发着都市女性成熟的魅力。我曾问她,为啥选择回村当一个“新农人”?她一脸郑重地对我说,因为不忍心荒废这片伴随她成长的土地。这答案让我动容。农村是我们的根,土地是无私的母亲,它长期孕育着我们,毫无怨言。当大家一个个决然离开农村,奋力奔向城市时,我们是否真的能忘了它,安心留在繁华的都市里?
我不由得想起了阳东区大八镇周亨村那位“90”后村支书,他叫梁启宗,是个高个子、宽肩膀、黑皮肤的男青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畜牧系,原在肇庆市一家饲料企业当销售经理。十年前,他不顾家人反对,辞掉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返村创业,用新技术带领村民种植反季节苹果蕉,还成立了阳东区裕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当地上百名农户现实脱贫致富。而他也因此深得村民信任,2020年底,被村民推选为周亨村党支部书记。
在阳江,像梁启宗这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并不少,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为何又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创业?是什么引领着他们回来?要知道,他们的父辈在农村耕耘了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跳出“农门”,到外面闯出一番天地。我只能说,是乡愁。乡愁又是什么?是身在异乡遥望故乡时的一丝惆怅,是对回不去的曾经的一份缅怀,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轻轻一碰,有酸有甜,有笑有泪,别人不知,自己却最清楚。
不管什么原因,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确是回来了,带着学问,带着自信,带着毫不动摇的决心回来改变家乡。当我一次次走进乡村,一次次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总能从这些朝气蓬勃的返乡人身上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他们以新理念新技术去改变村容村貌,有的种植特色农产品,有的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有的携手合作当电商……种种做法,让乡村成为迎春的花枝,陆续抽出新芽,现出新绿,焕发出生机。这让我忍不住乐观地设想,若干年以后,当我再次走进农村,看见漫山的树木,成片的稻穗,满空的繁星,看见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孩童在教室里念书,青年人在大棚内观察果蔬……我会不会轻轻感慨一句:
哦,我儿时的乡村就是这个样子!
作者:茹琼花